假冒金融类APP对社会治安构成严重威胁

  • 经济日报
  • 2020-06-17 15:41:14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一些假冒金融类APP(应用程序)对社会治安构成严重威胁。近日,浙江警方成功破获3个涉嫌为假冒APP犯罪提供非法短信服务的团伙,抓获嫌疑人十余名,其中7名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公安部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数十家涉嫌违法的短信服务商受到调查,顶风作案者将受到严惩。

经初查,上述嫌疑人自2月份起,共发送假冒APP诈骗短信数千万条。嫌疑人将假冒APP下载短链接置入短信中,诱使用户点击下载,之后通过收取工本费、解冻费、保证金、担保金等方式实施诈骗。“中招”的金融机构和平台包括建设银行、广发银行、京东金融、小米金融、分期乐、拍拍贷等。据统计,3月份以来,全国范围内上述诈骗案件多达700余起,涉案金额超15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案件破获过程中,警企联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案发后,乐信安全协助行业及警方,赶赴案发地调查取证,提供关键线索,为警方成功破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悉,乐信此前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就已完整分析出金融电信欺诈的全部产业链,并配合多地公安机关,破获各类电信诈骗、伪冒客服、贩卖用户信息、“套路贷”等案件10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1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0余人。今年以来,还多次联手广州公安部门通过海报、视频等方式向用户发出反诈骗提醒。

自去年9月份起,假冒APP骗局呈直线上升趋势,多个互联网平台及各大银行信用卡中心都没能逃过被仿冒的命运。据了解,假冒APP诈骗通常分3步:诈骗分子首先会将服务器设在国外,利用伪基站仿冒成官方号码,向用户发送包含注册链接的欺诈短信,然后引导用户点击短信中的链接,进而跳转到假冒APP提供的引导下载页面。当用户下载APP,诈骗分子就会通过贷前收取工本费、解冻费、保证金、担保金等方式实施诈骗。由于假冒APP和正规APP高度相似,通常难以分辨。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在金融产品或服务的甄别方面,目前仍然缺乏主动的鉴别机制,即如何有效鉴别某个金融平台或金融类APP的合法合规性。惩治假冒APP不能单靠某家平台,而需要执法、监管、行业协会和通讯部门共同参与,加强政企、警企合作,对犯罪行为形成围堵。

针对日益猖獗的假冒APP案件,公安部门近日表示,全国“云剑—2020”打击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群战役已全面打响。5月7日,15个省市公安机关共捣毁违法短信平台5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98名,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继续高压严打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治理。

就个人而言,加强自身识骗防骗意识也至关重要。“疫情期间,电信诈骗高发,无论是针对大学生和毕业生的注销网贷账户骗局,还是针对有资金周转需求的假冒借贷APP骗局,抑或是针对网购群体的退款骗局,都有一些共性。”360金融反诈专家表示,“一是所有的电信诈骗都是陌生电话拨打,如遇到非通讯录电话,不要轻信,应主动向官方求证;二是为完成诈骗和转账等步骤,骗子往往需要加社交通讯软件,所以,切勿轻易加陌生人为好友;三是骗局中转账的账户多为个人账户,无论对方编造任何理由,只要发现是转账至个人账户,务必警惕。”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