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垃圾减量真正全面推广实现还需努力

  • 人民网-舆情频道
  • 2019-09-12 15:07:13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题为《我们吃出了多少外卖垃圾?》的文章指出,我国外卖用户已超过3亿,催生了大量外卖垃圾,正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引发多方关注。截至9月9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统计,已有相关新闻900条、APP文章209篇、微信公众号文章371篇。

舆情要点

报道指出,围绕外卖展开的这条产业链让许多人受益,包括前所未有的便利、规模庞大的就业、更加丰厚的利润,但与此同时,也催生了超出想象的外卖垃圾——餐盒、餐具、纸巾、塑料膜、外包装袋……

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截至2018年,全国的外卖用户已增长到3.58亿,整个外卖市场已突破2400亿元。此前,几大外卖平台数据显示外卖平均客单价已超出40元,若以此粗略估计,2018年全国每天送出外卖超千万份,则每日送达消费者手中的餐盒等包装数量也是千万级别。

有北京环保行业的工作者透露,根据他所在公司的实地统计,每份外卖中至少有3个一次性塑料餐盒。他们公司曾经跟北京一座写字楼下的拾荒者合作,把每天从物业收过来的垃圾进行分拣,结果发现,写字楼产生的生活垃圾中,外卖垃圾的重量比例至少占40%,有的甚至达到50%,体积占比能达到60%—70%。

与此同时,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产生的大量外卖垃圾问题,尤其是餐盒,尚没有很好的替代和解决方案,但是产业链上各方还有努力的空间。一方面,平台可以进行更严格的环保控制,包括为用户提供对商家在环保方面表现的反馈途径,如是否按需不送餐具等,还可以将对商家的环保考评作为一项排名指标,引导商家和消费者选择更环保的用餐方式;另一方面,商家要更严格地自我约束,包括为顾客提供更安全的食物包装等。

此外,该文还提到,对于大量的外卖垃圾如何进一步回收利用,市场上已经陆续出现一些专门的机构和企业。过去,在回收过程中,外卖餐盒中的餐余、水分、油脂等容易污染其他可回收物,从而使其失去再生利用的价值,或带来过高的处理成本。不过,自从上海在全国首先实行垃圾分类,外卖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也被认为燃起了“新的希望”。

报道一经发布,便引起热议。“外卖垃圾如何减量”成为讨论焦点。《检察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陆续加入讨论,舆情热度一度攀升至峰值。

媒体观点选摘

《检察日报》:外卖垃圾减量须靠严格的分类制度

外卖垃圾减量的好处无需赘言,但如果没有得力措施,仅凭各自良好的意愿,恐怕很难美梦成真。比如对消费者来说,不少平台推出了自动勾选是否需要餐具的选项,但在“方便”与“习惯”的唆使之下,更多人还是对全套包装来者不拒。这就像商场超市里的塑料袋,“限塑令”这么多年过去,扭转塑料袋泛滥的状况了吗?至于商家门店,自然是要投消费者所好,更何况,外卖包装都是提前配备好的。比如在午餐时段,一两个小时要赶出数百份的外卖,商家会有时间和动力去区分哪些需要餐具、哪些不要餐具的复杂选项吗?

外卖垃圾漫天飞,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城市病之一。当然,这不能不提垃圾分类的及时性与必要性,以严格的分类制度解决外卖垃圾的产生与处置,这或许比苦口婆心的泛泛而谈更为关键。

《北京青年报》:破解外卖垃圾围城需多方合力

外卖平台的发展,直接方便了广大上班族、宅男、宅女解决三餐问题。但与此同时,外卖跟快递一样,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与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宗旨不符。统计数据显示,美团、饿了么、百度三大外卖平台15天订单量所产生的塑料垃圾就能覆盖整个西湖,全国每天产生的外卖垃圾规模就达到350吨之重。

外卖垃圾围城,归根结底,不只是一个环境问题,还是经济问题、技术问题、理念和思维问题。这决定了治理外卖垃圾围城,需要政府、外卖平台、市民等各方共同合作发力,不能指望和依赖一方能解决好外卖垃圾围城问题。

中宏网:治理外卖垃圾还需更深的思考

事实上,外卖餐盒、餐具、包装导致的环保问题早已引起重视。早在2017年,国家邮政局等10部门就印发了《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对外卖包装有了明确限制,要求电商平台、外卖平台和物流企业提供绿色消费的选择。此后,针对筷子、勺子等一次性餐具,不少平台推出了“无需餐具”选项。类似这种垃圾减量的举措,对于减少外卖垃圾数量来说,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操作中,外卖平台设置的“无需餐具”选项成为了一个噱头,实际成效并不大。

外卖垃圾的问题,早已超越行业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也倒逼着我们在垃圾处理问题上做出更多的反思。而要真正解决好外卖垃圾的问题,需要我们从顶层设计到政策施行方面更深层的探索。

网民观点选摘

@一点甜心:如今外卖业发达,每天产生大量的外卖垃圾,要做到外卖垃圾减量,着实不易。

@流星雨的故事:商家可以考虑提供环保餐具,尽可能地减少污染。

@低头呢喃:不要只图生活便利,外卖垃圾围城的问题真的要重视,环境是大家的。

@遥远的银河:垃圾分类早日推广起来,帮助大家养成良好的习惯,共同保护环境。

@一层一层剥开洋葱:有关部门也需加强引导和监管,确保好的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位。

舆情观察

“外卖垃圾围城”的话题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近年来,随着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关外卖垃圾的讨论经常成为舆论场的焦点。比如,2018年,一篇题为《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的文章直指外卖业是塑料垃圾污染的罪魁祸首,就曾在社交平台引起广泛讨论。

关于如何对外卖垃圾减量,从业内人士的回应中可以看到,主要集中在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几个方面的讨论。有声音指出,外卖垃圾围城的危害大家早已知道,要改变当下这种局面,仅有美好的愿望,或者仅停留在呼吁层面,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最终只会是纸上谈兵,不能产生实际的作用。

与此同时,媒体讨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在一些城市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垃圾分类。当下,在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经迎来了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从舆论反馈来看,的确对外卖垃圾减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上海,新规实施第一周,饿了么平台上选择“无需餐具”的订单比2018年同期增长204%,比6月第一周增长188%;在美团平台上选择“无需餐具”的订单同比增长400%。两家外卖平台均表示,平台联合商家对订餐流程进行了调整,只有在消费者明确索取时才提供一次性餐具。从目前实施情况看,越来越多消费者不再选择一次性餐具,说明大家还是支持源头减量。由此观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垃圾分类越来越普及,大量的外卖垃圾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外卖垃圾围城”的困局。

当然,要让外卖垃圾减量真正全面推广实现,不管是顶层设计还是有关部门的监管,都需要持续作出努力。比如,有专家指出,解决公共区域的餐饮垃圾污染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有关部门要对这些垃圾产生的餐饮企业进行源头法治监管,切实从餐饮包装源头上进行转变。“除了引导企业不需要做一些无谓的包装以外,就是明确责任。谁污染谁处理,引导企业采用再生性材料做的包装品”。

从各方的观点看,外卖垃圾减量,不代表要放弃便利的生活,也没法一蹴而就,不是从单一的环节突破,而是要从源头产生减量、到中端垃圾分类处置、再到末端环保治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而这需要各方都明确自身的责任,作出应有的努力,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舆情分析师 杨蓝)

关键词: 外卖垃圾 减量 环境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