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 或将成为推进改革重要契机

  • 光明日报
  • 2020-03-27 15:13:58
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不小。又逢疫情突发,毕业生实习求职受到影响。3月25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社部相关负责人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发布了5项政策措施,其中提到“适当延迟录用接收”即对延迟离校的毕业生,相应延长报到接收、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两年的户档保管便利,其间以应届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以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的手续。

和扩大企业吸纳规模、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扩大招生入伍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等措施相比,“适当延迟录用接收”不指向直接增加用人需求,而是强调给受疫情影响的毕业生更多时间考虑就业问题。这也要求高校转变之前更关注毕业前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做法,改为关注毕业生的中长期就业,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跟踪服务。

当前评价高校就业工作,有一个重要指标是毕业时的初次就业率。不过,过度强调初次就业率并不科学,因此近年来取消这一指标的呼声渐高。首先,一些高校为提高初次就业率,会把学生毕业这一年作为“就业年”,让学生去找工作或参加就业实习,结果毕业生就业率或有所提高,但就业质量并不高。其次,调查显示大学生毕业半年后、一年后的就业率与毕业时的初次就业率相比有较大变化,普遍会提高20个百分点,而且大约有三成学生在毕业后半年之内选择跳槽。因此,毕业时的就业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

引导高校重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指导及服务,有必要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由高校自行统计、上报就业率数据转为由专业的第三方跟踪统计毕业生毕业后1年、3年到5年的就业情况,作为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重要数据。这样有助于引导高校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延续到学生毕业之后。另一方面,教育部门主导开展大规模的雇主调查,调查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对职务胜任能力评价情况。以此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并作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今年年初,教育部在发布“强基计划”时,提到要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学生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持续改进招生和培养工作。这传递了要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的重要信息,也将是我国推进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重要探索。

也有人担心,高校是否有充足的精力关注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在这方面,高校校友会或许可以发挥作用,由强大的校友组织关注刚毕业的校友的求职与职业发展,这样既能增强毕业校友的归属感,又可以使学校办学获得校友的关注和支持。

我国高校应改变之前更重视初次毕业率的就业工作思路和办法,关注毕业校友的职业和事业发展,与之建立长期、紧密的纽带。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或许将成为我们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高校可以以新思路开启就业工作新局面,持续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

(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关键词: 疫情 高校毕业生 就业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