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市场经济角度看 零门槛落户无疑是大势所趋

  • 中国青年报
  • 2020-04-17 15:50:48
又一个城市开放落户了。4月15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放开我市城镇落户限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全面取消在南昌市城镇地域落户的参保年限、居住年限、学历要求等迁入条件限制,实现群众进城落户“零门槛”。

按照南昌的新政策,外来人口落户,“不附加其他条件”,并且在零门槛落户同时,户口迁入的审批权限下放至派出所,实行准迁业务“一门办、即时办”。这意味着,作为省会城市的南昌,已经面向外来人口全面敞开大门,哪怕你不是高学历的精英。

南昌并不是第一个零门槛落户的大城市,去年的石家庄,已经率先实现。而且像在河南等一些省份,省会之外的其他地级市基本都解除了落户限制。过去一两年的人才争夺中,即便是那些规模较大的一二线城市,也普遍调低了落户门槛,比如沈阳。

站在市场经济角度看,零门槛落户无疑是大势所趋。

近期,围绕开放落户,中央层面密集下发过多个文件。前两天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就再次强调,督促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基本取消重点人群落户限制……

中央层面“敦促”开放落户,是因为在解除落户限制上,仍然有不少地方行动比较迟缓,为人口流动设置过高障碍,对外来人口区隔处理。

按照户籍制度的改革方向,除了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城区人口为“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地区,基本都得陆续解除限制,向零门槛落户靠近。去年的石家庄,今年的沈阳和南昌的案例,都进一步反映了此种趋势。但是,落户门槛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并不是户籍改革的终点,而是一个起点而已。

首先,户籍制度造成的区隔,不仅体现在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公共福利差别上,社保等保障机制碎片化的问题,与之息息相关,同样需要实现一体化。

比如,现在许多地区依然没能实现公积金互认互贷,社保的统筹层次也不够。这意味着,人可以自由迁徙,但这类附属的保障福利,并不能实时随人走。条块分割的局面,仍然会带来各种手续上的麻烦。

其次,一些城市对自身的接纳能力预判不足,在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的前提下,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供应,出现了明显的短板。由此衍生出一些问题,比如学位紧张,医疗资源短缺,对流入的人口产生挤出效应。

事实上,开放落户是有成本的。一个户籍人口,对应着一份公共服务,一分财政支出。如果准备不足,缺少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或者过于功利化,将开放落户狭隘地理解为做大人口规模,服务经济目标,甚至利用外来人口来为楼市托底。那无疑会曲解政策本意。

此前,很多城市将降低落户门槛,当做吸引外来人口的筹码。随着零门槛落户越来越普遍,人口的流动更加顺畅,这种竞争逻辑将不复存在。城市之间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多地体现为治理水平、服务质量等。

所以,全面开放落户只是开始。对各城市而言,提升治理水平的同时,善待这座城市的每个市民,善待每个外来人口,才能留住人口,保持持久的人气。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零门槛落户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