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世界级” 重点培育示范标杆

  • 中国经济时报
  • 2021-06-30 11:31:05

风雨兼程,大国制造步履铿锵。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先进制造业是决定一国经济和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当前,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加快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重要机遇。

先进制造业投资将在三个领域呈现爆发性增长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副所长赵芸芸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近年的表现看,先进制造业无论是在投资增长还是增加值贡献方面都呈现出高速、高质、高效的特点。从未来看,先进制造业投资仍将持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并将在以下三个领域呈现爆发性增长。

一是数字经济领域。随着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的普遍推广,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的发展壮大以及数字消费的不断扩展,数字经济领域将迎来高速发展。二是绿色经济领域。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深入落实,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应用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规模和比重将进一步提升。三是生命健康领域。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养老需求产生的健康监测、智能医疗器械、远程诊疗以及创新药等领域将成为高景气度的行业。

莫干山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纪飞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从投资角度来看,可重点关注率先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已获得显著提升的相关产业和企业。例如,集成电路、电动汽车、电子产品等先进制造业以及大力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一些传统行业。另外,为这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相关科技产业和企业也非常值得关注,例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柔性制造、数字化工厂、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相关企业。

紧扣“世界级”,重点培育示范标杆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紧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在行业内、区域内甚至国际上有较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下一步,围绕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赵芸芸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领域上要分级分类,一类要紧扣“世界级”,选取真正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产业

领域进行重点培育,形成示范标杆;另一类是大量追赶型或者尚处于发展萌芽期的产业领域,要对标先进,着力提升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管理能力、专利标准等水平,向“世界级”不断靠拢。二是在方式上要注重发挥市场作用。鼓励集群内企业、科研院所、服务机构等各类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链供应链为纽带,通过自组织、自协调、自治理等方式,开展产学研用结合、上中下游协同,不断提升集群整体竞争力。三是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国际资源,主动将我国产业嵌入世界产业链,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另一方面,要畅通国内大循环,鼓励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合作、协同互补,形成全国统一的大产业、大市场,避免各地就地画圈、低端发展。

“制造业的集群化建设也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来加快推动。通过数字化技术,产业集群可以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销售互联网平台、科研协作共享平台等,促进集群内机构的竞争与协作,有效加快技术更新迭代与应用普及、加快原材料与产品的供销、加快产业链的完善与提升。产业集群化可以提供数字化转型的大量数字化应用场景,同时便于收集数字化转型的海量数据,更便于全产业

链的数字化整合。”纪飞峰说。

重塑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有力抓手

不只企业个体在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也在数字化转型。那么,在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破解制造业数字转型发展难题过程中有哪些着力点?

纪飞峰认为,加强企业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要深刻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尤其是传统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对互联网数字浪潮认识不足、持观望态度,不敢“下水”,也不知怎么“下水”。

第一,政府要做好引导、鼓励和政策支持。例如,工信部正在推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贯标认证(两化融合)。一些地区着力打造集成电路、电动汽车、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

第二,数字化服务商要研发创新实用、有效的数字化产品或服务,切实为制造业企业带来真正的效果。要提高能力服务下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可见、可用的数字化服务。

第三,产业集群企业或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协作,打通数据孤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丰富的数据和应用场景。

第四,我国在数字化转型技术领域仍存在一些短板,需要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共同研发攻坚。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产业链遭受较大冲击,重塑制造业产业链十分急迫。而制造业数字化和产业集群化是重塑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有力抓手,要充分利用好这两大工具,抓住机遇,跑出中国制造的‘加速度’。”纪飞峰说。

关键词: 示范标杆 科技产业 市场需求 产品导向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