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转型需平衡好分众化定位与资源的融合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2019-07-24 15:17:55

互联网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端口使用不过20年,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浪潮之下,新型媒体强势而来,传统媒体发展则面临着诸多冲击与挑战。广播转型需平衡好分众化定位与资源的融合,寻求共性的同时以个性化内容服务加深用户黏性。唯有在分与合中平衡好尺度,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融合:打造交互式广播

传统广播受到地域性限制,除部分国家级电台在全国范围内可接收,其他电台大多只能在本地范围内收听。这样的地域性划分造成的是用户数量难以大范围增多,传播辐射区域、影响力较弱。尽管汽车行业的繁荣为车载广播带来了机遇,但是,广播的传播渠道和资源整合问题仍需解决。

平台融合,扩宽传播范围。在保证车载平台、收音机等终端全面发力的同时,移动端、智能化端口的开发不容忽视。通过网络平台内容的输出,更好地扩大自身内容的影响力,可以从开发自身音频类客户端或者入驻发展较为成熟的音频客户端做起,例如喜马拉雅、蜻蜓FM等,打通网络平台与传统平台之间的壁垒,多平台同时交互,形成更加密切的关系网络。并且,打造自身广播平台线上宣发端口,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账号的开通,形成有效的听众互动平台,形成节目之外的长效互动模式。

资源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媒体转型中的“中央厨房”模式在广播方面也可运用,互联网信息爆炸之下,传统的采编队伍难以应对快节奏和多样化的需求,广播式“中央厨房”建构的重要性则日益显现,以核心采编团队形成信息枢纽,再根据各栏目需求进行选择和加工输出,节省了各栏目独立运营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和大量时间,通过整合资源形成高效协作的运营模式。

分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广播发展一直以受众细分为特色,然而,媒体融合浪潮也带来广播受众细分的新思考,一方面是资源的整合、渠道的汇聚打通,另一方面是在融合趋势之下保有自身特色,结合新的传媒技术,更好地找准受众需求,进行更为精准到位的受众划分,提供个性化内容的输出。传统的受众思维显然需要变化,用户思维是新环境下的理念内核。

依托智能技术,更精准地进行用户分析与产品投入。通过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分析,通过对用户数据的精细了解,形成个性化的内容,进而推送服务,并周期性地进行内容推送精细度提升。同时结合LBS等基于位置的服务,有针对性地定制个人广播产品,将有效地提高交通广播内容与每一用户的贴近性,服务功能更加突出。而人工智能合成主播技术中声音合成环节,带来的则是全天候私人主播服务实现的可能性,从一对多模式转为更精准的一对一模式。可以说,智媒体时代,新技术为广播产品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专注声音传播,打造更具沉浸感的感官体验。尽管许多广播力图打造音图并茂的传播形式,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尝试,但未必能发展成为趋势,否则广播和视频的界限又在何处?因此,广播服务更应专注于声音的传播,坚持声音为主、其他为辅。只有对声音传播的极致表达,才能营造出更具沉浸感的感官体验模式。当前,付费音频课程更值得开发,也更具有广播特色。

广播转型任重道远,有新用户习惯的影响,也有广播可发展空间较大的原因。需明白的是,广播转型不是简单地追求花里胡哨的传播形态,声音内容的创新依然是发展核心,结合新的技术形态,提供更多个性化定制的音频服务才是根本。因此,广播转型的求同存异之路,就是在变化的格局中,顺应时代潮流但保留自身特色的融合之路。

关键词: 广播 转型 发展空间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