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69年历史的《中国朝鲜族少年报》站在全国的角度走向全国56个民族

  •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2019-09-03 09:38:33

一个在地级市办公的媒体,主要阅读群体为朝鲜族孩子和教师,却能够站在全国的角度,走出延边,走出吉林,走向全国的56个民族。已经有69年历史的《中国朝鲜族少年报》,始终记得来时的路,明确前进的方向,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承载着历史的使命。我作为一名记者,也有一次与他们同行的采访机会。回来一段时间后,每每回望,总会有温暖的力量和感动在心中升腾。

远行的“脚力”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与各地的联系单位进行一次沟通,主要是看一下有没有新的报道工作。大约在今年3月底,我在与李秀玉社长、总编辑沟通时,她和我说正在报道此前策划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56个民族56个花朵’系列报道”。我觉得这是媒体践行“四力”比较接地气的一次行动。

4月的吉林,春草萌动,万物复苏。我在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采访中得知,他们已经组成了多个报道组,走了10个少数民族。在许多时候,在没有从事过新闻的人看来,那是一路风景与欢歌。可是对于前去采访的人来说,则意味着行路的困苦,采访过程的艰辛,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从吉林的巍巍长白山脉,到四川的山光云影、一碧千顷的邛海深处;从波涛汹涌的岷江沿路而上的茂县,再从成都飞往远在西藏的雪域高原。《中国朝鲜族少年报》一行4人,他们带着践行“四力”的责任与使命,背着近100公斤的采访设备负重前行。我在一路同行中,也见证着他们深入到彝族、羌族、珞巴族、门巴族、藏族聚居地采访时的一路汗水、一路征程。

深入现场的“眼力”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从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的邛海远处盘山而上,在海拔2520米的山顶,有一所书声琅琅的彝族学校。5月21日,采访组的人员顾不上休息,他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普诗乡中心小学。对于远道而来的朋友,校长莫色古哈和老师的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不时有孩子围拢过来问这问那。音乐老师、同时也是少先队辅导员布尔阿沙莫组织20个孩子,为远道而来的采访组一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到这里来玩》。

“同学们,在祖国的东北有一个吉林,大家都知道吗?我们是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来,那里有一张《中国朝鲜族少年报》,我们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我们知道。”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进教室,打在彝族同学们纯真的脸上。这是5月21日,前来采访的《中国朝鲜族少年报》新媒体部主任安海燕与同学们的对话。采访组一行穿上了朝鲜族节日的盛装,在教室内与同学们热情地互动。

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等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5月23日上午,在岷江之畔、九鼎山下的茂县凤仪镇小学校内,同学们穿上了整齐的民族盛装,在操场上高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以此来欢迎《中国朝鲜族少年报》采访组一行。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采访组出远门,尤其是到四川和西藏这么远的地方,在家的单位领导总是放心不下,每到一地,采访组人员都会在微信群里向领导汇报一下行程和采访进展,以免牵挂。每次采访的内容大致相同,但是每次采访的对象不同,各个学校和师生的谈话不同,各民族学校的建设、教学、学习等情况也不尽相同,采访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所以在每次采访前,采访组的人员都是先备好课。

5月26日,采访组经过5个多小时的车程,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赶往林芝市。5月27日,他们来到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小学,这所小学1975年由解放军56028部队创建,原名为“南伊村军民共建小学”,1985年更名为现在的名字。从林芝赶往米林的路上,那天早晨的气温偏低,只有12.4摄氏度。远处的天、山、水间飘着一层薄薄的、游动的白色水雾,而采访组一行完全没有心情欣赏这美丽的风景,他们在思考下一步的采访内容。

“叔叔好,阿姨好!”珞巴族居民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人口极少。采访组的到来,让这个校园的操场顿时热闹了起来。

不知何时,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但是大家仿佛忘记了这一切,热闹的民族舞蹈《珞巴舞》跳起来,爱国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校园内唱响,镜头随着孩子们在移动。校长乔顿珠向记者介绍,学校一共有180个孩子,其中珞巴族孩子58个。

我在采访中看到,来自江苏的援藏干部唐宏强回到家乡后联系爱心企业,刚刚为孩子们寄来了253本《恐龙时代》《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教师达瓦扎西介绍,他们学校平时进行双语教学,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各民族兄弟姐妹在学校同吃一锅饭。有一个宿舍还被巴宜区教育局评为民族团结宿舍,一名同学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采访组白天采访,晚上整理照片和稿件。同时,负责新媒体的同志还会将采访到的图片和摄像作品配上说明,经过整理后,再统一在报社的网站上刊播,以此来让朝鲜族小朋友与各民族小朋友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5月22日,采访组一行从成都乘大客车赶往羌族的聚居地茂县。5月23日,在杨发文老师的帮助下,采访得以顺利进行。采访结束后,立即乘大客车返回成都,并于5月24日乘机前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从拉萨市一下飞机,大家还没有什么感觉。采访组的人员中,大家都没有来过西藏。后来才听说,高原缺氧一般不是立即有反应,而是要过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在到拉萨前,带队的党组书记黄成民就有点感冒的症状,据说在高原感冒是大忌。为了不耽误采访,他提前吃了感冒药。在5月25日赶往林芝前,黄成民感觉到自己实在顶不住了,于是吸了两罐氧气。平时最喜欢锻炼的安海燕认为自己不会有问题,可是在5月24日晚上吃饭时便不断地呕吐,她是采访组里最先出现缺氧症状的一个人。记者李春善的身体还是不错的,但也是一直在吃感冒药,当天便出现了头疼、呼吸困难的症状。摄影记者黄彪不时地“笑话”大家说:“你们这些人都是心理作用,你们看看我,什么事都没有。”可是5月28日,从林芝返回拉萨后,这个身体壮实的汉子,终于也顶不住了。黄彪在晚上出现了剧烈的疼痛、呼吸困难的症状,不得不面对失眠,并开始吸氧。

整个采访组,均出现了头痛、呼吸困难、晚上睡不着觉等不同的症状,但是大家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高质量完成采访任务,按计划进行,不能耽误一天时间。

这是一家始终坚持“用脚采访,用笔还原”理念,坚持“说孩子的话,让孩子说话,为孩子说话”的媒体。11天满满的行程,从吉林到四川再到西藏,山高路远,人生地不熟,但他们靠着一股子韧劲,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联系。他们靠着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每一次采访都做到深入细致。对我来说,这是一次采访的过程,也是学习过程。

如今,他们已经采访完了22个民族,我也在内心深处默默地祝愿,祝他们在接下来的34个民族采访中,写出更好的稿件,为民族团结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媒体 采访 56个民族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