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因地因苗施策搭好夏粮丰收的‘架子’”——产粮大县齐河麦田见闻-当前速讯

  • 新华网
  • 2023-02-04 17:36:16

新华社济南2月4日电  题:“因地因苗施策搭好夏粮丰收的‘架子’”——产粮大县齐河麦田见闻

新华社记者王念、贾云鹏

农历正月十三,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天气放晴,焦庙镇周庄村连片的小麦地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之中。齐力新农业服务公司种植主管李建国一大早来到麦田里,与他同行的是县农技站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张平。


(资料图)

细心察看了麦苗长势,张平对李建国说:“麦苗有冻害,但不算严重,土壤墒情也好,不用担心。像这样的地块,只要提早进行春管,土壤解冻后及时划锄和追肥,不会影响收成。”

齐河县焦庙镇党委书记孙旭东(右二)和农户在麦田里察看苗情,共商春季田间管理。新华社记者王念 摄

前一段的寒潮天气造成周庄村麦苗冻害,村民们难免担心,农业技术人员现场调研,给出了积极的判断,让大家心里对今年夏粮丰收有了底。张平说,县里的不少农技人员最近奔走在田间地头,了解小麦长势情况,目前全县小麦一、二类苗占比达到95%,苗情与常年基本持平。县里制定的《2023年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已于2月1日下发到各乡镇,及时指导农技人员和村民进行田间管理。

记者行走在齐河县20万亩粮食绿色优质高产高效(吨半粮)核心区,放眼望去,看到高标准农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美丽景象,刚刚露出土地的麦苗正在冬眠中积蓄力量。

齐力新农业服务公司为合作社和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程社会化服务,李建国在公司上班,同时也是附近靛池村的种粮大户。他告诉记者,去年家里种的200亩地实现了丰收,种粮纯收入超过40万元,被评选为当年德州市级“粮王”。

2021年秋,产粮大市德州启动“吨半粮”示范区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吨半粮’就是一年两季粮食亩产达到一吨半,也就是3000斤。”李建国解释道。

李建国家的200亩地被纳入“吨半粮”示范区。他说,如今种粮食已不仅仅是农民自己的事情,每一片麦田都由一名党政干部、一名村干部和一名技术人员帮包,技术、农资、防灾等都不用发愁,这让种田省心又省力,还能挣大钱。

为推动粮食稳产增产,德州按照粮食生产党政同责的要求,建立起四级“书记抓粮”机制,村抓样板田、镇抓示范方、县抓高产片、市抓核心区,各级党委书记都有明确的责任,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春节才过十几天,焦庙镇党委书记孙旭东已经往小麦地里跑了四五趟。孙旭东说,今年冬季的寒潮天气较去年严重,必须盯着苗情,提前谋划立春后的田间管理,划锄和浇水、追肥要及时。引导动员农户把各项增产措施落实到位,夏粮丰收才有保证。

焦庙镇粮食综合服务中心的烘干仓储一体化设备,这样的服务中心在齐河县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新华社记者王念 摄

离焦庙镇不远的刘桥镇西杨村也位于示范区内,3300多亩麦田已实现“吨半粮”目标。村党支部领办的年丰粮食种植合作社对村里土地全部托管,统一进行供种、深翻、“一喷三防”、配方施肥等,关键农技到位率达到100%,既减肥减药又实现增产,农户每亩地每年能增收近300元。“托管服务更加标准化,而且能精准把握农时,从种到收再到卖,各个环节都在节本增效。”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李化庄说。

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当地还推动技术进村入户,为每块麦田配备农技专家,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地力提升、现代种业提升、增产技术模式集成推广、现代农机装备提升、科技服务网络提升六大工程,促进良种、良田、良法、良技、良机、良网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增粮。

齐,《说文解字》释为“禾麦吐穗,上平也”,意思是“禾麦吐穗整齐一致的样子”。齐河县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27万亩左右,去年粮食产量达到28.75亿斤,今年小麦播种面积为115万亩。

为确保夏粮丰收,干部群众紧紧盯着麦田,各项打基础的工作有条不紊。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永太说,当地农药、化肥储备充足,根据需求随时供应,满足春季生产需要。“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搞好精准分类管理,因地因苗施策,搭好夏粮丰收的‘架子’。”张永太说。

关键词: 夏粮丰收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