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拟增加9家园林为第二批历史名园|今头条

  • 新京报
  • 2025-11-04 09:24:37


(资料图片)

近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北京市第二批历史名园名录意见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拟增加9家园林为北京市第二批历史名园,包括大觉寺、贝家花园、潭柘寺等。十年前的2015年,北京曾公布25家首批历史名园。  

2023年4月1日,游客参观万寿寺。 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北京市首批历史名园名录十年前公布 

公告称,根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相关规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通过普查申报、专家论证、现场勘察、综合评定,评选出北京市第二批历史名园名录,包括以下9家园林:(孔庙)国子监、清华园、大觉寺、元大都城垣(土城)遗址公园(海淀段)、贝家花园、万寿寺行宫、潭柘寺、戒台寺、团河行宫遗址公园。公众如有意见或建议,请于2025年11月21日前反映或提交。

记者注意到,北京市首批历史名园名录曾于十年前的2015年公布,共25家,包括颐和园、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天坛公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遗址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日坛公园、月坛公园、地坛公园、中山公园、八大处公园、宁寿宫花园、故宫御花园、恭王府花园、醇亲王府花园(宋庆龄故居)、乐达仁宅园(郭沫若纪念馆)、淑春园、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莲花池公园、什刹海公园、陶然亭公园、玉渊潭公园、紫竹院公园。

何为历史名园?2022年发布的《北京市公园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给出了最新定义——历史名园是指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价值,能体现特定历史时期造园技艺,对城市变迁或文化艺术发展产生过影响的园林场景。

《北京市公园条例》的修订列入2025年立法计划。今年8月公布的《北京市公园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公园分类标准和类型,将公园分为历史名园、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和生态公园。记者对比发现,修订前的《北京市公园条例》将历史名园划入专类公园范畴,即分类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历史名园、植物园等)、社区公园等。

征求意见稿提出,历史名园不得新设大型游乐设施。除历史名园外,有条件的公园可以设置自行车骑行区域或者路段。

在保护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历史名园实行严格保护、合理利用,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历史名园内从事工程建设和其他活动的,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拆除不可移动文物,不得损害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不得影响历史名园风貌和格局。历史名园应当科学核定游客承载量。在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公园应当进行公告并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

在利用方面,提出历史名园管理单位应当进行景观风貌、造园技艺、历史文化等专业性研究,挖掘文化内涵和资源价值,开展与其整体风貌相协调的展览展示、科普教育等活动,推动历史名园活化利用。

关键词: 最新资讯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