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解锁了哪些成就?_世界讯息
- 中国新闻网
- 2023-01-01 05:43:35
北京12月31日电(刘欢)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突破。这一年,神舟十四号、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问天、梦天实验舱等顺利对接,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回首这一年,我们在天上解锁了哪些成就?
6次飞行任务,6名航天员,中国空间站拼图完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10日,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22次发射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揭开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的序幕。
随后,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
7月、10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陆续发射,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的9天后,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搭载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发射,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成功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时间仅用2小时,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交会对接历时最短的新纪录。
11月29日,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迎来收官之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并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创造中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组合体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自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12次发射任务全部完成。
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我们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先后在文昌、酒泉两个发射场成功组织3次空间站舱段、4次载人飞船和4次货运飞船发射,同一发射场两次任务最短间隔仅12天。
“再来一次”
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之后,被称为“最忙乘组”的神舟十四号乘务组于12月4日乘坐神舟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
神十四乘组是空间站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一个乘组。其中,刘洋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十年前,她曾搭乘神舟九号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任务。
在即将返回轨道舱时,刘洋在舱门口停了下来,转身向天宫一号敬礼。当时,她心中约定,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再回来,“没想到这个‘不久’就是十年”。
2019年,刘洋被确定为神十四乘组航天员。空间站中很多任务要求航天员具备足够的上肢力量,这对刘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为了尽快达标,刘洋与体育教员商量了专门的训练计划,刻苦训练两年多之后,她终于可以乘舟而行,实现了十年前的约定。
神十四神十五航天员太空合影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如果说神舟十四号乘务组的关键词是“最忙”,那么神舟十五号乘务组就是“圆梦”。航天员邓清明为这一个航天梦,等了近25年。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成为航天员大队的其中一员,但几次都与飞天失之交臂。当年与他并肩进入大队的航天员中,8人圆梦太空,5人早已停航离队。
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训练。24年后,他终于迎来圆梦的机会。
神舟十五号任务繁重,太空出舱的次数超过以往,邓清明为此加大训练强度和次数。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再来一次”。
当天的训练结束后,对于不熟练的地方,他会要求自己“再来一次”练习,直到操作成熟。“我一直坚信,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邓清明说。
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11月30日,两乘组在空间站内合影,一起高喊“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中国空间站是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梦工场”,不仅支持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而且面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征集有意搭载到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实验项目。
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曾表示,未来十年还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安排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大型载荷设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特别是明年,我们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神舟十五号乘务组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空间站建设亦受到国外的关注。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表示,中国开放空间站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相关报道援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者莫莉·斯克的话说,中国空间站向世界表明“中国有远见和能力完成壮举”。
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空间站的神圣使命是,成为太空中的中国国家实验室,支持科学家从事前沿科学探索、空间技术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目的是为全人类造福。”
- 这一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解锁了哪些成就?2023-01-01
- 全力保障物流配送顺畅 杭州向快递小哥发钱2023-01-01
- 焦点简讯:坐飞机回家过年?国内航线燃油附2023-01-01
- 微动态丨三人夜晚被困山顶,救援队搜寻两个2023-01-01
- (十年•我与中国)俄罗斯青年马可:“在中2022-12-31
- 回望2022 了不起的普通人明亮如光、温暖人心2022-12-31
- 新冠病毒感染 如何科学服用解热镇痛药?2022-12-31
- 【天天热闻】新冠感染转阴后仍感疲乏 如何2022-12-31
- 【世界独家】见证我们的20222022-12-31
- 世界即时: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后,专家:健2022-12-31
- 辟谣!感染新冠病毒影响生殖系统健康?孕妇2022-12-31
- 转阴后为何咳嗽不止?新冠病毒是否攻击人体2022-12-31
- 全球微速讯:被全国网友记住的杭州神仙租客2022-12-31
- 鄂尔多斯疾控抽样调查:确认感染的1.6万余2022-12-31
- 甜宠古装剧《夜城赋》定档,新人演员挑大梁2022-12-31
- 大象专访|李宏毅:《少年歌行》圆了我的“2022-12-31
- 韩媒:韩国明年上调电价 涨幅创40多年来最高2022-12-31
- 一网民连续咳嗽三天,就医后发现咳断肋骨?2022-12-31
- 2023欢乐海岸超级新年盛大开幕 以光影艺术2022-12-31
- 茫茫白雪间 新疆阿勒泰戈壁“红果”迎丰收2022-12-31
- 天天快播:重症高峰来袭,多地ICU告急:床2022-12-31
- 元旦假期首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550万人次2022-12-31
- 天天视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争议调解示范2022-12-31
- 郑州富士康产能达到今年以来高峰2022-12-31
- 2023年美国会同中国“脱钩”吗?美国学者详2022-12-31
- 【全球时快讯】手机能测血氧?中国医科大学2022-12-31
- 接任者卢拉就职前夕,巴西总统博索纳罗飞往2022-12-31
- 蓝厅观察丨联合国驻华协调员高度评价中国与2022-12-31
- 新一年,货币政策传递这些信号→-精选2022-12-31
- 一组数据,告别2022!-世界报资讯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