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毛尖全面开采 倡议生产“一芽一叶” 弱化“小浑淡”

  • 大象新闻
  • 2023-04-03 22:34:22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光远 文图/视频 钟羽/剪辑

【核心提示】


(资料图片)

这个春天,对茶乡信阳来说,一场影响信阳毛尖生产理念的转变正在到来:4月2日,信阳毛尖正式全面开采,在当天上午的开采仪式上,信阳市茶产业协会会长刘文新发布致全市茶界同仁的倡议书,倡议信阳毛尖正本清源、回归品质,倡导“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生产。

这是信阳毛尖“小浑淡”流行近二十年来,信阳茶界龙头企业首次在开采仪式上公开倡议。

开采仪式:公开倡议“回归品质”

人间四月天,信阳品毛尖。

4月2日上午,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广播电视台、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卫视、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信手拈来好‘采’头”信阳毛尖茶开采式在文新茶村万亩生态茶园举行,标志着今年的信阳毛尖茶正式全面开采。

现场直播通过“寻一座山,遇春天;采一缕茶,看花开;泡一杯茶,等你来”三个篇章,为老区人民和外地宾客奉上了一场浪漫的“来自信阳茶山的春日交响乐”。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采式上,信阳市茶产业协会会长刘文新发布致全市茶界同仁的倡议书,倡议信阳毛尖正本清源、回归品质,倡导“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生产。

“过去,我们过分追求外形好看,让外界误解信阳毛尖以早为贵、以小为优、以浑为真、以淡为长,影响了茶叶品质这个立足之本。”刘文新说,“我们要严格标准生产,严守质量关,倡导‘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生产,转变传统观念,引导市场消费。”

“被宠幸”近二十年:信阳毛尖“小浑淡”的前世今生

信阳茶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信阳毛尖推崇“小浑淡”始于2005年前后。

据资料记载,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以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种大奖不断、誉满全国时,信阳毛尖参展的都是一芽一叶。

到了2004年之后,风向开始转变。

“当时的经济环境好,公款消费监管也不严,个别有资金实力的大茶企组织人手挑选单芽,并逐渐延伸为专门采摘、生产纯芽头,片面追求‘以小为美’、‘以贵为好’。”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说,2005年之后,“芽小、汤浑、色淡”(简称“小浑淡”)的“顶级”信阳毛尖已风靡市场,主要集中在浉河区,罗山县、光山县部分受影响,新县、商城县、固始县的茶区影响较小。

同时,这群有话语权的人也在酝酿修改信阳毛尖茶地方标准。

据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信阳地区教育局编印的农业中学教材《茶叶》中对品类进行了描述,特级和一级以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为主。2004年实施的信阳毛尖茶河南省地方标准时,特优和特级信阳毛尖均为一芽一叶组成。

到了2008年信阳毛尖的“国标”出台时,信阳毛尖珍品(最高标准)变成了“85%以上单芽,其余为一芽一叶初展”,并沿用至今。

至此,芽头实现了“华丽转身”,“小浑淡”成了官方、市场“默认”的信阳毛尖新贵。

唯“芽头”论:让信阳毛尖“很受伤”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纯芽头因太嫩,为追求条形的细紧,炒制过程中(揉捻)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外皮破损,冲泡时出现汤浑。为了营销需要,汤浑变成了茶毛多,不浑不是好茶。

“小浑淡”大行其道,裹挟众多茶企、茶农纷纷跟风;采茶工成本上涨,信阳毛尖价格逐年上涨。

“春茶贵,但产量少,茶农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浉河区董家河镇一位刘姓茶农说,尤其是近几年,市场不景气,不少茶园撂荒。

同一时期,四川茶、湖北茶纷纷冒充信阳毛尖,冲击信阳毛尖交易市场;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有茶企、炒茶师远赴四川,提前以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制作川芽,待信阳毛尖明前茶上市时,把低价的川芽运回信阳。

曾经一段时期,信阳的主管部门时常会查获以次充好的茶叶商家。

而对于“小浑淡”的流行,信阳茶界一直有很多人持反对意见。

中国知名茶经济、茶产业与茶营销专家欧阳道坤10年前就曾痛批,认为“小浑淡”是“走弯路”,而“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才是“正途”,并建议由政府组织,扩大对传统信阳毛尖知识的宣传普及,龙头企业去引领和践行。

广泛认同:回归茶品是正途

信阳毛尖“正本清源、回归品质”的倡议,得到了信阳业内的广泛认同。

“不管是信阳毛尖,还是信阳红茶、白茶,回归茶品本身,才是信阳茶高质量发展该走的路。这对茶企、茶农和消费者,长远看都是利大于弊的。”浉河区一位资深茶企负责人告诉河南广电·大象新闻。

“这个倡议是对的。”信阳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原书记杜超认为,信阳毛尖的“异化”路子徒有其表,只有回归正统才能走得更远。

近年来,不少坚持传统信阳毛尖的茶企,做得风生水起。

据了解,罗山的老寨茶,坚持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牛皮纸包装,春茶销售出现预订的景象。

信阳得一净土,十年来坚持走传统路线,开采即一芽一叶,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春茶早早就被预订。

在灵山打造“龙牙古汉”茶的黄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开始,他投入数十万元完善加工车间,坚持用传统工艺炒制“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对今年的春茶充满信心。

多方合力:促进信阳毛尖“正本清源”

茶产业是信阳的特色产业,目前,信阳市茶园面积216万亩,茶叶产量8万吨,总产值150亿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茶业从业人员120余万人。茶产业已成为老区人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也是信阳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坚实支撑。

如何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让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群众,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今年1月26日,信阳市委书记蔡松涛主持召开信阳茶创新发展务虚会,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为此,河南广电·大象新闻曾以《新春论茶》为专题,采访了多个业内人士。

据知情人透露,这次会议上正式官宣,今年的茶文化节由河南广播电视台操盘,创新办节会。“刘(文新)会长在开采仪式上的倡议,也可以说是一个创新。”

“茶叶是喝的,不是看的。这个倡议是好的,再不转变迟早走入死胡同,但关键在如何落实。”多个茶企负责人表示,市场的认可并非一朝一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采摘、交易习惯影响,“小浑淡”将依然存在。

记者调查发现,受去年持续干旱影响,今春的茶叶冒芽率相对较低,明前茶产量将减少。近几天,浉河区多个交易市场的纯芽头(青调),每斤普遍在250元以上,有的超过了300元,依然供不应求。

“正本清源不仅仅是一个口号,需要多方合力,尽快更正信阳毛尖地方标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政府层面必须加以引导,并在对外宣传时推介“一芽一叶”,“龙头企业、有影响力的茶企带头推介、落实,茶商、茶农广泛参与,才有可能早一点扭转。”

今年3月24日,浉河区成功上线 “信阳毛尖521”区块链溯源体系品牌,来自信阳毛尖“五云两潭一寨”八大名产区2.4万亩茶园的每一盒茶叶都拥有了“身份证”。

“‘小浑淡’主要在浉河区,如果八大名产区能带头正本清源,效果可能会更好。”信阳茶界一位业内人士说。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