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黄河看发展 |“盐碱地”变“聚宝盆”、打造“石油医院”……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东营篇章”_世界热议

  • 大象新闻
  • 2023-04-20 13:27:31

大象新闻特派山东记者 付雨涵 胡俊峰

4月19日,“走黄河廊道 看高质量发展”中央媒体、沿黄九省区媒体联合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活动聚焦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集中展现沿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当天,采访团一行来到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探访东营为保障黄河安澜和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作出的努力和贡献。


【资料图】

“把产品和服务带到西部”

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建、因油而兴,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东营构建了与石油相辅相成的工业体系,培育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综合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

“这是一种特殊螺纹的油套管,具有联结强度高、气密性强、抗高温蠕变的功能,可以广泛应用在深井、超深井等非常规开采领域。”走进山东永利精工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大厅里摆放着不同型号的钢管油套品,副总经理李国栋介绍,这项特殊螺纹技术的油套管使得石油装备企业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油管的使用寿命再度延长,采油量实现大幅跃升。

据了解,山东永利精工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专注于非常规油气专用管的一站式服务商。主要生产特殊螺纹和API螺纹油套管,防腐油气专用管,镀镍铜锡产品以及各类石油工具,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山东省“隐形冠军”、“瞪羚”企业等荣誉称号。

而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目前,山东永利精工也将战略布局重点放到了西部。“下一步,我们肯定会把主战场放在西部。”李国栋说,目前,公司正与长庆油田在谈特殊螺纹的油套管产品和防腐油气专用管产品两个项目。未来公司肯定会在西部建厂,把产品和服务都带到西部去。

打造“油田医院” 科技赋能为油田产业建设提速

老油田开采久了,低产低效怎么办?别着急,“油田医院”来帮忙。

“我们把自己形成油田的医院,为老油田的增产和老油田提高采收率进行服务。”走进德仕能源科技集团,工作人员首先介绍了“油田医院”概念。德仕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孙国表示,公司针对稠油、常规及低渗透油藏等不同油藏增产问题,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进行剩余油分析、研究增产工艺。德仕已成为为数不多的具有油田增产方案设计、现场工程施工和核心药剂提供等老油田增产全套服务能力的企业。

目前,德仕集团研发了二氧化碳增能控水、径向钻孔等多项核心技术,多项研发荣获发明专利。

“盐碱地”变“聚宝盆”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入海口携带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由此,其中心城市东营市在诞生之初便面临着一个世界性难题——盐碱地治理。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短短几句民谚,道出了盐碱地上农民曾经的艰苦岁月。

当天下午,采访团一行走进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这也是科技部重点培育的唯一的国家级盐碱地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探访把“盐碱地”变“聚宝盆”的科技创新之举。

工作人员介绍,创新中心聚焦种子这个农业“芯片”,过去通过改变盐碱地适应作物,现在倒过来通过种业创新,让作物适应盐碱地。在育种的选择上,积极探索由传统的田间筛选和杂交育种,向分子设计育种转变。吸引一大批国内耐盐作物育种专家团队开展育种工作,建设了育种平台和耐盐碱富硒高产大豆、耐盐水稻、优质耐盐苜蓿、优质饲草甜高粱、盐地藜麦等盐碱地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为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探索新模式、新路径。

在繁育示范基地,放眼望去,满目青翠,小麦拔节生长,苜蓿长势繁盛,盐碱滩正逐步“变身”为稳产增产的“聚宝盆”、大粮仓。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