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内容建设新力量 构建国际传播新范式

  • 南方日报
  • 2023-04-23 17:44:09

4月21日至22日,由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等部门联合主办,以“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主题的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本届论坛全面总结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变革新突破新成效,同时谋划未来发展的新战略新方向新路径。在各场活动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互联网企业负责人以及业界专家学者深入探讨目前媒体融合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课题。

内容生产者应与青年交朋友


(资料图)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在全员媒体的时代,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年是怎样发声的?内容生产者又应如何与“网络原住民”更贴近?

“数字新青年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着传统。”在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看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通过网络更加贴近传统文化,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也用创新形式诠释传统文化,打造全新国潮。

“我非常钦佩现在的青年。”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感叹,凭借年轻一代的自信、才华以及技术能力,加之中国在互联网方面的硬件建设,我国国际传播的前景值得期待。

“侠客岛”微信公众号负责人张远晴则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对年轻人的理解:虽然嘴上喊着“躺平”,但也对主流媒体发布的正能量内容积极点赞。“贴近他们的前提是足够了解他们。”张远晴说,面向年轻人传播正能量时,要俯下身子与他们做朋友。

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双向奔赴”

人工智能发展如今呈现出数据海量化、多模态化、算力高效化、规模化等趋势,这将为媒体融合转型带来何种变革?

与会嘉宾们普遍认为,“万物互联”的时代对于传媒行业高质量发展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应合力探究网络传播新技术新应用与融合发展的关系。

“媒体融合转型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同时,技术应用应赋能内容价值。”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表示,尽管媒介形态、传播渠道在不断变化,但优质内容始终是媒体的“护城河”、传播的“硬通货”、受众的“刚需”。

在平行论坛上,不少与会嘉宾重点关注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的关系。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闵学勤看来,数字赋能社会治理不是单一主体的责任,而是要靠政府与群众“双向奔赴”,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要实现基层治理数字化,必须打通不同部门、行业。”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人民在线总编辑单学刚介绍,当下社会,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都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必须要将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最末端。

外国网红讲述中国故事

在“中国叙事·构建国际传播新范式”平行论坛上,不少外国网红使用流利的中文诉说一段段跨越山海的中国情缘。

河北李庄村,江西朱桥古村,贵州遵义花茂村……多年来,非洲青年驻华代表团团长、中非青年联合会联合创始人门杜行走在中国的乡间小道,了解当地风俗、开展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留学中国不仅使我们自身成长成才,更连通着中外青年,连通着中国和世界。读懂中国,增进相互了解是我们的责任所在。”门杜说。

针灸、艾灸、拔火罐……一个个中医专业词汇从伊朗姑娘月亮的口中蹦出来。孩提时代就跟父母来到中国的她,如今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习中医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我的伊朗朋友们受益颇多。”她笑着说,以后想要在家乡开一家中医馆。

“新时代的中国,正书写着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篇章。”与会嘉宾建议,要优化叙事表达,让中国故事讲述更加精彩;要整合叙事力量,奏响国际传播大合唱;要拓展叙事路径,推动互联网成为国际传播的“最大增量”。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