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评丨年轻人重拾“婚书”,拾起的不只是浪漫

  • 东方网·东方快评
  • 2023-07-12 10:38:38


(资料图)

“消失的婚书”,它又“回来”了。这一曾代表男女缔结和保持婚姻关系的凭证,眼下又以新的形态流行起来,铜质婚书、苏绣婚书、卷轴婚书、折页婚书……一批新式婚书以精美的形态在社交媒体涌现;一批专门从事婚书定制的个人和机构也应运而生。(7月11日《山西青年报》)

古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要订立婚书,对彼此形成一定的约束。婚书是古代婚姻当事人持有的最直接、最原始的婚姻证明材料。据考证,婚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周礼》中记载,男女订婚后,必须用婚书记载,婚书刻在竹简上,男女各持一半,但此时的婚书主要用于王公贵族,而民间的婚书则起源和成型于唐宋时期。近代以来,婚书开始向现代结婚证书过渡,直至新中国成立,男女无条件地实行婚姻自主,政府机构颁发的结婚证书取代传统婚书,成为婚姻的有效凭证。

如今一些年轻人乐写新式婚书,显然不是为追求对彼此形成婚姻约束,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结婚证,是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唯一法律文书;而年轻人追捧的新式婚书,则扮演着仪式化角色——在订婚或婚礼时,当着双方父母、宾客的面宣读婚书,诉说浓浓爱意,许下白头之约,仪式感满满、浪漫感与幸福感爆棚。有的年轻人在婚礼结束后还把定制的婚书卷轴,挂在新家的书房、茶室等处,字体好看、卷轴精致,“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等誓词也能时时提醒夫妻相亲相爱。

可以说,年轻人乐于追捧婚书,是从传统文化中追寻关于爱情和婚姻的新式浪漫。从媒体报道可知,如今在社交平台流行的新式婚书,充满着古诗词等古典元素。婚书类型则各有其美,各有其精致:铜板婚书由匠人用小锤在退火铜板上敲制而成,再进行电镀、细琢等精细处理;苏绣婚书由经验丰富的绣娘用金线在红色丝绸上绣制;折页、卷轴婚书则大多用金色或黑色墨水书写于红色宣纸上……它们不仅体现了古风语言、中式美学的独特魅力,还体现了传统技艺技法的精湛,可见,新式婚书是把传统精髓和现代审美相融合的产物。

近年来诸多事实早已证明,年轻人比老一辈更有文化自信,对本民族文化有着更深的情感认同,尤其是对民俗文化的情感认同更强。很多年轻人举办中式婚礼、定制传统婚书,再次证明这一点。最近还有媒体报道,结婚登报这一具有年代感的形式,近段时间逐渐在95后、00后中流行开来。无论是结婚登报还是定制婚书,都表明不少年轻人开始主动接触传统文化,甚至将传统文化融入情感生活,既向传统文化寻找浪漫,也从中寻找精神力量,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下,传统文化又赋予年轻人更多感知生活的触角。这是一种可喜转变。

结婚,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最难忘的时刻。“两姓联姻,一堂缔约,一纸婚书,一段姻缘”,既复古又前卫的新式婚书,可以成为当下的流行事物。也祝愿所有新婚夫妻在结婚证和婚书的见证下,“举案齐眉共白首,相濡以沫伴终生”。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