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污水240天到达我国沿岸海域!

  • 红星新闻
  • 2023-08-24 14:57:51

此刻,北京时间今天中午12点(日本当地时间13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核污染水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


(资料图)

8月22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公布了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详细步骤。

按计划,排放前将在处理过的水中加入大量海水,如果确认浓度降低到预想的水平,将在17天内排放第一批共7800吨核污染水。2023年度预计排放约3.12万吨,氚总量为5兆贝克勒尔,约为东电年计划排放量上限(22兆贝克勒尔)的两成。

从2011年3月11日海啸引发地震,使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到如今已过去12年。事发之后,为了冷却核反应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需要持续注水为反应堆降温,加上地下水和雨水的渗入,形成大量核污染水。

早在2021年,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张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团队从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的角度分别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模型,并实现了福岛核污水排放计划的长期模拟。

福岛核污水排海后氚的宏观扩散模拟结果

其中,宏观模拟结果表明,核污水在排放后240天就会到达我国沿岸海域,1200天后将到达北美沿岸并覆盖几乎整个北太平洋。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对核污染水扩散速度和影响的模拟效果图

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

中国海洋法学会会长、国际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国介绍,从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到2021年,核污染水大概已经累积了138万吨,并且每年递增。“因为日本从未披露真实数据,估计现在大概有150万吨核污染水,排放时间可能长达30到50年。”

高之国表示,现在国际社会最担心的是核放射性元素和物质进入海洋环境。日本一直在做出“问题只在于氚元素”的误导,但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核污染水里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

“这些放射性元素进入海洋环境生态后,氚可能还不是最危险的,对人类、对海洋生物影响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碳-14的半衰期约5000多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长。碳-14会在海洋生物体内聚集,碳-14聚集的丰度或浓度可能是氚的50倍。”高之国说。

日本的海产品、日用品还能买吗?

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魏方欣表示,大海确实有强大的稀释作用,但辐射量较低绝对不是同意日本排放核污水的理由。当核污水排入海后,海洋生物立即受到污染,其中同位素会随食物链迁移。

事实上,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已经对日本进口食品出台较为严格的检测标准,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

魏方欣说,大家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度担忧,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海鲜,基本都符合国家检测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日本进口食品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信誉度较高、经营状态稳定的商家,并妥善保存消费凭证。同时,要关注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齐全,留意所购食品的原产地。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吴巍介绍,除了海产品外,放射性同位素是挥发性的物质,不单单污染海洋,它可以存在于土壤、空气中,所以对农产品、日用品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说,无论是食品,还是护肤品、衣物等,长期看来,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如果进行有效监管,还是可以买到安全的产品的。”

我国已组织开展海洋辐射环境监测

8月24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人就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答记者问。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2021年、2022年先后组织开展了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摸清了目前相关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的本底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管辖海域海水和海洋生物中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异常,总体处于历年涨落范围内。

当前,生态环境部按照监控重点区域、覆盖管辖海域、掌握关键通道的思路,正在组织开展 2023年度我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后续将持续加强有关监测工作,及时跟踪研判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我海洋辐射环境可能的影响,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