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体验|20斤重量傍身!半岛美女记者化身“铅衣女战士”,1分钟已经汗流浃背;他们,却一穿12个小时

  •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 2022-03-04 18:31:31

原标题:独家体验|20斤重量傍身!半岛美女记者化身“铅衣女战士”,1分钟已经汗流浃背

半岛全媒体记者  齐娟 谷朝明

血管就像人体的一张网,触一发而动全身。在庞杂而脆弱的“微世界”里,一名优秀的血管外科医生,不仅要像“拆弹专家”一样,时刻与病情做斗争,还要身穿20斤的铅衣,避免射线“侵袭”。血管外科医生往往被人们称为“铅衣战士”,每台手术,他们都要穿着重重的铅衣,在高辐射下利用一根根细导丝,穿行于患者的血管之内,将其体内的血栓全部清除干净。3月4日,记者来到青大附院血管外科,在手术室间体验20斤铅衣穿在身的感觉。闷热、喘不上气、体力难以支撑铅衣的重量……是记者的直观感受。记者耗费全身力气将上衣、围裙穿上,但再也没有力气穿上剩余的甲状腺围脖、防护眼镜以及防护帽,1分钟的时间已经汗流浃背,全身湿透。半岛记者化身“铅衣女战士”,体验特殊环境下血管外科医生的常态。

记者(左)在医生李永欣的帮助下,换上全部铅衣装备,1分钟已经汗流浃背。

20斤铅衣艰难傍身,1分钟汗流浃背

在每家医院,血管外科医生都是全能医生。既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做微创手术,也会做开放式外科手术。他们将特制的导管、导丝引入患者体内,对患者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通过X光机、CT等影像设备的帮助,利用各种各样的针、导丝、导管,给患者切开仅有1到2毫米的切口进入人体内,治疗的疾病范围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四肢动脉狭窄闭塞、颅内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血管疾病。

然而,手术时,他们为了避开设备发出的如同1000次X光片辐射的强度,必须穿上20多斤重的铅衣防辐射,加上防辐射的围脖、眼镜以及帽子,全身的重量有时会到30斤。这样的重量傍身,他们一天要站12个小时,遇上急症,比如腹主动脉瘤破裂、急性肺栓塞等患者,深夜也要做手术。因为铅衣太重且密不透风,青大附院血管外科主任郭明金每次走出手术室,就已经满身大汗,全身湿透。

3月4日,记者进入青大附院血管外科的手术室。核酸检测,双手消毒,换上隔离上衣和裤子,头发全部挽起,戴上口罩,才能进入手术区域。穿过层层走廊,记者进入血管外科的杂交手术室,既能做微创介入手术,也可以做开放式手术。这时,血管外科主任郭明金已经“全副武装”,换好铅衣,准备指导记者如何穿上各种“装备”。

记者在郭明金和刘军军的协助上先穿上了下裙。

刚拿起铅衣,记者就被铅衣的重量给惊到了。看似像一件普通的上衣、裙子,重量却是超乎想象的重,仅是简单地提起来就要耗费很大的力气。在主任郭明金以及其他医生的辅助下,记者穿上了上衣和裙子,因为记者的体重仅有100斤左右,身上突然加上20斤的额外重量,整个身体都有一种往下垂的感觉。据郭明金介绍,科室采用的铅衣都是进口铅衣,采用纳米技术和超细粉末,多种金属粉末混合的4层分布,重量越大,防辐射的能力也就越强。除了上衣和裙子,记者还要戴上防辐射的帽子、围脖和眼镜,全都穿上之后,透露出一种强烈的窒息感。想要在手术室外的走廊中走上几步,都要铆足全身的力气。

闷热、喘不上气、使不上劲,这些都是记者最直观的感觉。仅仅用时1分钟,记者就感觉身上开始出汗,里面的隔离衣服已经开始变湿,慢慢浸透,因为戴着口罩,呼出的气体也使得眼镜变得模糊。

这只是第一步。主任郭明金是常年佩戴这些“装备”,在这种状态下他要主刀完成所有手术。在防辐射的围脖上,郭明金会塞进去一块白布,是用来吸汗的,因为仅仅是隔离衣,已经不能吸收他来自全身不断流下的汗。

即使全身裹上这么大重量的衣服,也不能确保血管外科的医生百分百避线,因为双腿和双手要给病人进行手术,要给病人手术,是完全暴露在射线下。“他们经常开玩笑说,因为手和小腿暴露在射线下,手毛和腿毛都不用刮了,因为已经被射线影响的不长毛了。”郭明金告诉记者。

试穿戴体验结束,记者的脖子上也被围脖勒出了红红的印记,颈椎也有点疼痛感。而郭明金介绍,在这种状态下,他年轻的时候,就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自己还做过一次大手术,腰部留下了清晰的两道疤痕。每次手术,他必须要戴上笨重的腰托护腰,不然老毛病又会复发。

科室副主任医师刘军军和李永欣虽然年轻,但也是护腰不离身,因为吃线,皮肤与原先相比,变得比较黑。

记者体验1分钟就已经坚持不住,脱掉铅衣,不禁为“铅衣战士”们竖起大拇指。

一穿就是12个小时,遇上急症整夜不睡觉

郭明金和科室里的同事都被大家形象地称为“铅衣战士”。用这个称号形容郭明金,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郭明金本身就是军人出身。他本科就读于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硕博连读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师从我国著名的血管外科专家景在平教授。正是多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郭明金不惧挑战、吃苦耐劳的坚强品格。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读博期间,一天十几个小时站在手术台上是常有的事。有一次,郭明金协助其老师著名血管外科专家景在平教授救治一名重症患者,连续奋战了27个小时,不眠不休,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那次经历使郭明金更加坚定了军人就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信条。

现在,不看门诊的时,郭明金几乎整天都泡在手术室。一天平均做6到7台手术,包括复杂的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目前,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数量居省内领先;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救治成功率居国内前列;e-PTFE人工血管旁路术及血管置换术数量居国内前列。

身穿20斤的铅衣,在手术室站十几个小时,每次郭明金都如同蒸笼出来一般。(穿铅衣前后对比照)

腹主动脉瘤、急性肺栓塞等都是急性疾病,主要遇上此类的患者,郭明金都要第一时间给病人一个生的机会。“不做,动脉瘤破裂就是死路一条,做了还有一线生机。”郭明金说道。因此,只要是这种病人,即使是晚上12点,郭明金总是毫无怨言地进手术室。青大附院有五个院区,只有市北院区没有设立血管外科,其他四个地方,作为三级学科大主任,他要市南、崂山、西海岸、平度四个区域跑。特别是平度院区,开业才一年多,郭明金每个周二、周四都会开车去离市区很远的平度做手术。“有时候晚上12点遇上平度有急诊,为了患者安全,我会立刻出发。”

家住在崂山区,主阵地在西海岸院区,还要牵挂着平度院区的患者。郭明金也成为了那个永远在路上的人。正是这种勤劳、无怨言、平易近人的性格,郭明金在医院的评价非常高。青大附院的院领导以及同事谈论起他,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除了手术,加上看门诊,加上外出学术交流,郭明金平均一天睡不到5个小时,一天下来,经常两眼放空,不愿再思考任何东西。

郭明金手术中

拯救9岁肺栓塞小男孩登上全国热搜,科普人次达两亿

血管外科是外科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主要针对除脑血管、心脏血管以外的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诊断。从全世界来讲,血管外科发展的时间也不过六七十年,近十年国内进入快速发展期。郭明金就是血管外科领域的中坚力量。

去年9月,半岛记者就曾采访过一个他主刀的案例:《9岁青岛男孩鹏鹏患大范围静脉血栓引发肺栓塞》,文章一经发出后,全国多达20家主流媒体,如澎湃新闻、北京日报、人民网等转载和评论。最终登上全国热搜前十,微博讨论人次达到两亿,影响非常之大。

科室其他同事也经常全身湿透

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血管疾病的危害,为广大群众普及血管保护的知识,这是郭明金一直看重的,也是一名血管外科医生的坚守。除此之外,他开启微创手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先河,原创了“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一站式微创治疗”,采用分阶段、多步骤、程序化、微创化的分期微创手术治疗这类疾病,此方案具有显著提高静脉血栓溶解率、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    此外他还开创性使用对侧翻山技术,可最大程度减少血管损伤,尽最大可能彻底溶解全下肢静脉血栓。

经过多年的拼搏,郭明金在血管外科领域已经是声名远扬,慕名而来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目前四个院区科室门诊量达60000余人次,住院手术人次数6000余次。

关键词: 汗流浃背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