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路市场”到正规劳务机构 从业20年“老职介”谈就业市场变化

  • 大众报业·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 2023-03-21 09:36:01

杜飞(左)与前来求职的务工人员沟通岗位需求、待遇等情况。

开栏语

2023年是青岛市实施市办实事40周年的节点。从1983年青岛市首次实施市办实事,到目前已累计完成市办实事430余件,一大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惠民措施得以实施,众多城市难点痛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资料图片)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透过普通市民的视角,通过从业人员的亲历故事,一起回顾市办实事实施40年带给我们的那些真实改变。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

3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沈阳路的青岛市(市北)灵活务工市场,见到了正在忙碌着招聘务工人员的杜飞。杜飞从事劳务服务20年了,从最初的“马路市场”帮人写牌子收一两块钱,发展到为用人单位招工,到如今从事劳务派遣、人事代理和职业介绍的正规劳务机构,杜飞深切感受到2014年市办实事之一的建设市北市级灵活务工市场,给他的劳务服务工作带来的改变。

“马路市场”占去半幅道路

嗅到商机干起劳务服务

杜飞给记者介绍了灵活务工市场成立前沈阳路“马路市场”的招聘情况,“自发形成的,务工人员去找工作,老板去招聘。”

在做劳务服务工作之前,杜飞做过酒店生意。做上劳务服务这一行,源于杜飞的一次闲逛。“当时去逛沈阳路‘马路市场’,看到劳务服务是个小商机,就干了这个工作。”

那时,杜飞认识一位做劳务服务的大叔,“瞅着大叔生意做得人气很旺,感觉能赚钱,就从事了劳务服务行业,一干就干了20年。”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商机。”杜飞嗅到了“马路市场”的商机,“那时候找工作的人特别多,多是外地来青务工人员,本地人少。来到‘马路市场’的目的,就是找工作、挣钱。”

杜飞告诉记者,沈阳路“马路市场”人多的原因和离着长途汽车站近有关系,和周边工厂多也有关系,那时,在青岛市内的工厂,基本都没有搬迁。

“当时人比较多,最多的时候,有几千甚至上万人。人站在马路上,占了马路的一半,公交车站点正好在那,公交车停车的时候很费劲,公交车为了不碰到人,得绕着人群走,安全隐患非常大。”杜飞说,交警也经常来,当时的劳务服务人员都在马路边招聘,车停在马路边,交警只能把停在路上的车撵走,人没办法撵走。城管撵过几次人效果还蛮好,但城管一走,人又回来了。

从“代笔”到“代招”

一单两元到一单三五十元

“最开始,我们给老板写个单子,拿个小夹子夹着,放在地上,这是最原始的方法,务工人员去翻看,看着合适直接和老板联系,我也会给推荐。”杜飞说。

“当时我们给老板写个牌子,挣个写牌子的钱,属于代笔。写个牌子也就是两块钱。”杜飞说,后来,逐步对接上招工的老板,“老板给个三五十块钱。”

杜飞天天早晨八点去“马路市场”,下午三四点回家。杜飞说,当时生意挺好,“每年刚过完春节时,招聘多,写牌都排队。”

那时,市场秩序很乱,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太乱了,警察和城管联合执法去处理。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比较难处理,处理好多次也没有彻底解决。”

之所以不能彻底解决,杜飞说,“人都要流动,只是撵走,此后他还回来。人得有地方安置,建设了青岛市(市北)灵活务工市场后,人就不往路边的市场去了。”

退路进市环境升级

信誉提升生意越来越好

退路进市对杜飞来说变化很大。首先是环境的变化,在路边时风吹日晒,进入市场后,环境也好了,有免费热水,还有保洁服务。其次,招聘的性质也不一样了,比以前正规了,以前不论是务工人员还是招聘的老板都感觉杜飞介绍工作不正规,对杜飞的信任度较低,进入市场后,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醒目位置悬挂上了营业执照,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对杜飞的信任度也高了起来。

杜飞说,以前在马路边有老板来招聘,留了联系方式,但后面老板并不从杜飞这里招聘,而是自己招聘,杜飞意识到这与信誉度有关。入市后就正规了,他也有了正规的劳务服务机构,用人单位都拿着营业执照来,委托杜飞帮忙招聘。杜飞的生意也好了起来,“从进了市场后,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此前,务工人员遇到欠薪不知道找谁解决,进入灵活务工市场后,市场有专门的公益律师,如果有欠薪的,公益律师可以免费帮助讨薪。

杜飞的个人发展,经历了从帮人写牌子,到帮用人单位招聘,到现在从事劳务派遣、人事代理和职业介绍的正规劳务机构,杜飞也实现了他的三步走。

说起20年间灵活务工市场的变化,杜飞说,“从不正规、比较混乱,走向正规,也是很大的提升。”

链接:

青岛市(市北)灵活务工市场

建成规范有序服务运营平台

灵活务工市场建成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市北区部分区域马路求职者聚集,造成周边交通秩序混乱,环境脏乱差,治安事件频发,成为城市管理和治理的一个顽疾。同时,外来人员来青务工就业没有综合性的服务场所,缺乏有效引导和规范服务。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2014年市政府将建设市北区市级灵活务工市场作为2014年市办实事之一,由市、区两级投资,打造外来务工人员求职、培训、维权、生活服务的就业创业服务基地。

青岛市(市北)灵活务工市场于2014年6月份开工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建筑面积4422平方米,并于当年11月投入使用。是市区唯一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求职、培训、维权、生活服务的就业创业服务基地。规划建成了零工等候区、劳务信息港、公共服务区、维权工作站等六大功能服务区域。市场成为集农民工招聘求职、技能培训、基本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零工市场,可容纳2000人集中求职。

青岛市(市北)灵活务工市场每天求职超过1000人。同时,有关部门通过联合管理机制,对周边马路进行综合管理,并强化市场引导和服务,吸引农民工进入市场求职和培训,使周边马路人员聚集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交通秩序、治安环境明显改善。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