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患者架起“生命线” 市立医院完成两例高难度PICC置管

  • 大众报业·半岛网
  • 2022-04-25 15:38:42

半岛网4月25日讯(记者 孙贴静)病人血管太细输液困难,长期卧床患者外周血管条件太差,置管不当引起感染、导管移位,这些都是在治疗疑难病人时遇到的家常便饭,但是静脉输液对于患者就是生命通道,构筑起安全可靠的生命通道是picc门诊团队的职责使命。

PICC是什么?

PICC系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PICC经上肢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静脉穿刺置管,导管的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用于为病人提供中期至长期的静脉治疗。它可以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使患者避免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由于操作存在一定难度,只有通过专科护士培训并获得PICC置管资质的护士才能开展PICC置管。

构筑生命通道,成功挑战两例高难度隧道式PICC置管术

4月19日,市立医院东院PICC门诊成功为一位85岁高龄肿瘤晚期患者完成3CG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隧道式PICC置管术,为患者建立了稳定安全的“生命通道“。

该患者有近10年的糖尿病病史,长期卧床,因反复肺部感染,胸闷憋气入院,并伴有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病人双上肢及下肢重度水肿,无法完全平躺,这些都给置管带来了重重困难,但病人急需一条静脉通路,迫在眉睫。

针对临床如此急切的需求,PICC门诊团队经过认真评估,决定采取经颈内静脉穿刺,并通过皮下隧道将导管出口放到病人胸壁的方案。该方法避免了病人颈部皮肤松弛,皮脂腺分泌旺盛,贴膜黏贴不牢,易造成局部皮肤过敏、感染和导管移位甚至意外脱出等多种并发症,解决了临床后期维护带来的困难。

在国内最先进的3CG心电定位系统的精准引导下,导管尖端准确无误地到达上腔静脉中下1/3。整个置管过程非常顺利,病人无任何不适,生命通路顺利打通。

同月,医院接诊了一位肺恶性肿瘤伴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病人,病人无法进行双上肢以及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双下肢外周血管无法满足治疗需求。怎样为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成为最迫切的挑战。

经股静脉置入PICC管技术操作难度大、专业能力要求高,病人日常活动良好,怎样将导管留置更安全、更舒适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为此,PICC门诊多次查阅文献,对患者的血管状况、凝血功能、活动能力及穿刺监察部皮肤等情况再次进行全面的评估,于4月14日,PICC门诊通过心电定位联合超声引导加双隧道式PICC技术顺利为该患者经右侧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同时将导管出口置于更理想的右侧腹壁,静脉通路就此打开,让病人重获战胜病魔的希望,病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青岛市市立医院PICC门诊技术处于青岛市领先水平,团队秉持“安全、专业、创新”的工作理念,在高难度PICC置管技术屡次取得突破,用过硬的技术为患者筑起静脉通路这一生命通道,为临床治疗提供扎实保障。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