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奋斗的足迹,带走温暖的记忆!听青岛市市立援沪核检队讲述援沪点滴

  •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 2022-05-22 05:39:28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鑫鑫

顶着高温,在机器轰鸣的实验舱内挥汗如雨;忍着困意,在堆积如山的核酸标本面前通宵达旦;彼此关照,啃一个心形的馒头当蛋糕为队友庆生;付出爱也收获爱,与当地的接送司机约定,疫情过后再来上海最美的地方转一转……时光清浅,岁月留痕,过去46天的点点滴滴将镌刻永远。4月3日,20名队员星夜集结,火速驰援;5月18日,一个不落地挥别上海,平安返鲁。这支来自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的核酸检测队伍,为这个曾经奋战过的地方,带去了希望,贡献了力量。这是一支充满战斗力的英雄队伍,用实力书写山东速度,用真情诠释守望相助的意义。

“不好意思,我刚才说错日期了,我家宝宝是在4月24日过的两岁生日,我不在身边也没事,家人陪着他呢。”话音刚落,在座的一声哄笑,但笑声过后是透露着辛酸的沉默。这个能一口说出精确到个位数的检测样本数量,却说不准自己宝宝生日的人,是山东省援沪青岛核酸检测队领队、青岛市市立医院本部核酸检测实验室主任王晓晨。她笑称自己是个“不称职”的妈妈,最大的心愿就是等隔离结束后好好抱抱自己的娃,她越这样说,越让大家心疼。

援沪期间,她带领山东省援沪青岛核酸检测队参与了上海市多轮核酸筛查,为合力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贡献了青岛力量。各种辛苦,只有参与其中的人能懂。

在上海奋战的46个日夜,最高检测通量达10万管/天,队员们必须马不停蹄地赶进度,常常一个班次结束,衣服已经湿透。一方面是巨大的工作量大,另一方面是上海的高温。上海的夏天,室外气温可达到30℃甚至更高,王晓晨和队员们奋战的“火眼”实验室位于篮球场馆内,共有六个舱,有63台机器在运转,每个舱内只有一台空调,队员们身穿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双层口罩,全副武装的他们结束工作出舱时早已汗流浃背。而为了避免检测时发生低血糖晕倒等意外,巧克力需随时带在身边。而“三班倒”的工作制下,碰上夜班时,出舱已是凌晨一点,待回到酒店洗漱完睡下往往凌晨三点了。对于这支能征善战的队伍来说,再苦再难都可以克服,20人平均年龄只有32岁,不乏博士后、博士等高等学历人才,个个作战经验丰富。

一边付出,一边收获。王晓晨直言“上海带给我们的感动太多了。”有队员身体不适,当地想法设法买药;考虑到吃不惯当地的饭菜,酒店专门采购了水饺、包子等面食。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每天负责接送他们的大巴车钱师傅和公交车司机董师傅,两人在表达感谢的同时还一个劲欢迎大家等疫情过后常上海。王晓晨说董师傅的话让她一直记在心间,他说“我在徐汇区开56路公交车,以后你们来上海一定要找我,咱们一起去上海最美的地方转一转。”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