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探访丨组装配电箱,比武争工匠!电工也能当状元,看看青岛这俩大咖是怎样炼成的_观焦点

  •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 2023-07-02 21:42:19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玉凡 王晓雯


【资料图】

近日,随着高考分数陆续放榜,高分考生一时“吸睛”无数。日前,在另外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代表青岛“出战”的电工安长新和吕衍海在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建筑电工技能竞赛决赛中斩获第一名和第三名,分别获得个人特等奖和一等奖。安长新和吕衍海是青岛这座“工匠之城”的代表,7月1日,记者走近两位“青岛工匠”,听他们讲述工作和生活的苦与乐。

电工“比武”,选手巅峰对决

6月30日,决赛实操考场上,安长新和吕衍海头顶烈日,汗如雨下。他们神情专注,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争分夺秒地“穿针引线”、装配电表箱,精细的零件在他们手中运用自如。经过紧张角逐,二人分别获得了决赛第一名、第三名的好成绩。“进决赛的都是省里的精兵强将,电工行业的佼佼者,大家都是有备而来的。我俩人就在太阳底下站着,真的是汗流浃背。刚一来的时候,邻队都士气高涨,我们是青岛一队,其实心里挺紧张的。”7月1日,记者见到了刚刚归来的安、吕二人。回想起头一天比赛的场景,吕衍海还有些兴奋。

安长新获得个人特等奖

“实操比赛,一拿工具,一上螺丝,就知道你弄得好不好。”吕衍海介绍,在封闭训练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理论和实操成绩都有了很大提升,在28分钟之内就能把全是零器件的散件,配成一个可以控制的配电箱。“我们练的时候是按照25分钟练的,练的可以说是信心满满。”安长新说道,临考试前,实操比赛规则有所改动,这让队员们有些“措手不及”,但他们没有气馁,而是利用有限的时间研究如何能众多高手中“突围”。

安长新和吕衍海斩获个人特等奖和一等奖

熬大夜研究制定新方案

为了适应规则变化,安长新、吕衍海等参赛队员在有限的时间里,通宵达旦地研究制定新方案。“改规则后,线要到右边去了,增加了工时。我们比赛前一晚上可以说是没睡觉,我们要把配电箱做得看上去和买的一模一样,手工做的和机械做的肯定是有差别,我们就一点一点的去琢磨这个事,在实践中,怎么去把它做得最完美,更加标准一些。”安长新介绍道,因为时间上的加分有限,所以他们必须在美观度和省料上下功夫。“线要用的最短,首先是要好使,通电是必要的,元器件要达到标准。”

吕衍海说,比赛前队员们做了很多模型,来参考能省下多少料。“一点一点,就跟放慢镜头似的。这根线多长,把它量好,那根线多长,都要掌握。所有的线,一根一根的记到脑子里,脑海里已经有这个图了。”比赛当天,刚刚拿到现画的图纸,安长新和吕衍海手还有些发抖。“刚开始五分钟很紧张,但有压力也要上,有压力才有动力。”安长新说道,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就是比赛的底气,尽管有些紧张,但队员们都信心百倍。

百余名“精兵”中脱颖而出

“开赛二十分钟后,进程就有一些差距了。实操部分基本要结束后,还没开始打分,各个市的领队都过来参观我们做的箱子,有一圈人。”看到有队员是第一个举手,示意完成了电表箱组装,安长新与吕衍海也加快速度,先后完成了组装。“前四名举手的都是青岛队的,因为比赛前我们也把规则好好研究了,加上之前的训练。”安长新说道,对自己获得第一名有些“意外”。“比预想成绩更好一些,真的很激动,也很自豪。”

“这份荣誉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肯定,也是一个交代。让我觉得汗水没白流,那些苦没有白吃。”吕衍海说道,捧着奖状的那一瞬间,他觉得如释重负。“这次的比赛公司非常支持我们,给了我们最大限度的一个保障,都给我们加油打气,有了后盾,我们才可以勇往直前嘛。没有后顾之忧,放开手去干就行了。”

电工人才存“缺口”,平均月薪可过万

安长新和吕衍海都是“80后”,职业院校毕业后就来到青岛安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电工工作。“当时就是想学一门手艺,能有个谋生的手段,小时候爱摆弄小零件什么的。学的话,肯定是有一些困难,遇到不会的就赶紧问老师。我是在青岛市技师学院上的学,三年制,毕业之后我就来到公司这儿应聘,一直在这儿工作。”对于安长新来说,选择电工行业,既是想有一门傍身的手艺,也因为兴趣使然。

“我学的专业是电子,2008年来的。干这一行,苦和累就不用说了,再就是比较危险,不能粗心。”吕衍海介绍,从事电工工作十几年来,他“越干越小心”,“越干越有敬畏之心”。“刚开始真的是毛头小子,现在就是很谨慎,干的时间长了,积累的多了,再就是老师傅的提醒,自己也慢慢成长了。”吕衍海说。

据了解,安长新老家在菏泽单县,吕衍海来自泰安东平,两人在职业学校学习后,又通过了自学考试来提升学历,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两人都在青岛成家立业,打拼出一片天地。“技术学校也有继续教育、自学考试,我就是又自考了的,提升学历。现在更新很快,不能止步不前,不去提升自己的话,安于现状是不行的。”安长新说道。

“路不止一条,学历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干这个行业,工资也并不比其他人低。如果干得好的话,平均月薪算下来能过万。”安长新透露,目前电工行业收入较为可观,出现了人才“缺口”。“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项目上缺人了,找一些人临时过来干活,一天四五百块钱,管吃管住,这还是个保守的说法。不容易找人,因为要找懂电的,能干起活来的。技术这一块真的是,谁也比不了的。”吕衍海说道。

“要是想选择一技之长这一块,一定要能吃苦,上学和毕业参加工作相比,环境真的是很大的一个转变。有吃苦的精神,才能坚持下去。”吕衍海说,不光是男生从事电工工作,也有女生当电工。“女电工也有,我们公司之前也有很多,接控制线的,女生比较仔细,出错率低,做得很出色。”

薪火相传,一名优秀电工的自我修养

“这是一种成绩,也给孩子做一个表率。”安长新回到家中,将获奖照片给孩子看了之后,小朋友也跟着高兴起来。“我女儿今年中考,感觉我给她做了个榜样。我儿子要上三年级了,他学习不太好,我就鼓励他说,不要紧,后面咱们可以学个一技之长,条条大路通罗马,先是鼓励他学习。”吕衍海笑着说,自己这次取得的荣誉,给孩子做了个榜样。

“刚从学校毕业进入公司工作,也是不适应,不会的像之前一样,问老师傅,会有师傅带着我们。”安长新说道,在刚参加工作时,像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有些畏惧和抵触心理。“压力大的时候就给自己换个方式减减压,其实对于电器来说,只要学会了掌握了,上手就很容易。检修电路的时候一定要断开开关,这是老师傅对我们最多提醒的话。”

“安装公司有个传统,也是一个不成文规定。哪儿不懂,哪儿不会,只要问老师傅,没有不跟你说的。技术从来没有保守,有什么都会分享出来。”谈到自己“朝夕相处”的公司,安长新和吕衍海感触很深。“在这工作很踏实,老师傅会鼓励你,平时没事坐一块聊个天,谁有困难了,一块说着帮助一下,大家一块儿伸手,氛围特别好。”

记者了解到,两名“青岛工匠”所在的青岛安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青岛市安装行业的老牌国企。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和传承,对新员工一对一安排老员工传帮带,特别重视对管道工、电工、电焊工、冷作工等建筑安装行业工种的培训,为城市更新建设储备人才。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