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读!“00后”大学生授艺 老匠人开启数字化传播非遗之路

  • 海峡网
  • 2025-07-31 17:07:38


(相关资料图)

“这首歌是我在外婆家最温暖的记忆。”“听到乡音,我太想家了。”“太好了,我可以用这个视频教我儿子唱龙岩童谣了。”……近日, 市级非遗项目“龙岩方言谚语”代表性传承人王笑芳将龙岩童谣唱出来,配上字幕和背景音乐发布在新媒体平台,没想到这个视频就像投入湖面的小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一些网友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他们从视频中感受到的非遗魅力。

在“嘉庚暖阳公益”实践队带来的数字化传播培训课上,老匠人们学得很投入

自己动手制作短视频,并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由此进行非遗展示和传播,这是王笑芳的一个新尝试。今年60岁的她有机会进行这样的尝试,得益于她刚参加了一个由“00后”大学生带来的短视频拍摄、制作培训。

近日,在龙岩市慈善总会会长杨闽的指导下,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嘉庚暖阳公益”实践队携手龙岩市慈善总会走进龙岩非遗文创园,向非遗传承人传授图片处理与手机摄影技巧,并帮助他们学会通过短视频展示和传播非遗技艺。王笑芳和其他一些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得知有这个培训活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在“嘉庚暖阳公益”实践队队长郭奕帆的指导下,三位老艺人认真学习手机相机拍摄技巧、短视频制作分享、照片编辑功能等基础操作

从构图技巧到运镜逻辑,从剪辑软件操作到短视频发布……在实践队员们手把手传授下,老匠人们学得十分认真,渐渐摸清了门道,由此打开了非遗展示和传播的新世界。

上了培训课的老匠人们纷纷将学到的技术付诸实践,并各自有了新收获:王笑芳老师的方言传承成果展,不再局限于校园和社区,通过培训中学会的图片处理技巧,展览内容被制成电子相册在网络传播,关注度翻了几番;有的传承人通过短视频接到定制订单;有的传承人靠直播教学吸引学员……老匠人们发现,数字化传播不仅让技艺“看得见”,更帮他们找到了走向市场的新路径,曾经“养在深闺”的非遗,正借由屏幕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过去靠摆摊、熟人介绍,现在手机一划,全国都能看到。”一位传承人坦言,数字化传播打破了传统传播的局限,让老手艺不再“酒香也怕巷子深”。

此次实践,队员们不仅见证了传统技艺的深厚底蕴,更在与慈善力量的协作中,体会到“传承”二字的分量——它既需要匠人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也需要年轻一代用新方法拓宽传播路径。

“非遗技艺传承,传的是手艺,承的是文化,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帮助更多人喜爱和理解非遗,让传承不再是一个人的坚守,而是一群人的接力。” “嘉庚暖阳公益”实践队队长郭奕帆说。(通讯员 郭奕帆 吴奕娴/文 胡羽旋 连航正/图)

关键词: 广东之窗网 最新资讯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