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青岛这个码头,九成以上渔民为四川人!90后“子承父业”成为新的掌舵人
-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 2022-09-06 21:44:48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在沙子口南姜码头,去买海鲜的市民经常遇到操着四川口音的渔民,一般都是丈夫出海打渔,妻子在码头上销售。120多条渔船,9成以上的渔民来自四川。他们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来到码头上打工,家人跟孩子一起来到了青岛生活。随着年纪的增大,第一代渔民已经陆续隐退,有些到工厂里打工,有些回到了老家。而他们的孩子,从小在码头边长大,“子承父业”成为了新一代船老大,一批90后逐渐成为新的掌舵人。作为新一代的渔民,他们也更加融入了本地生活,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在青岛买上一套小房子,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市民。
出海渔民<<
(相关资料图)
九成以上来自四川,多是同乡介绍
伴随着台风外围的影响,青岛近海海域风浪很大,在外作业的渔船都纷纷返回港口避风。9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沙子口南姜码头进行探访,随着风浪变弱,渔民们正在忙着收拾渔船,往上面搬运冰块,准备风浪小的时候就出海捕鱼。
在码头上,忙碌的渔民多是四川口音。很多市民可能都知道,在崂山的这几个码头上,渔民以四川人居多。他们究竟有多少,是如何来到这里落脚,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近日,记者就走进这一群体进行探访。
今年59岁的毛世允算是第一批来青岛的渔民。毛世允说,他是1997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来青岛打工。“当时老家就是种地,挣不了多少钱,听说出海挣钱多,就跟着老乡一起来到了这里,”毛世允说,最早来的大概在1990年前后,2000年左右来打工的人数量开始暴增。
毛世允正准备出海
当时没有休渔期,一年能干七八个月,一个月能挣到800元左右。过年回家的时候,同乡听说挣钱多,纷纷跟着一块来这边出海打渔。刚开始的时候,一般就是在码头上帮人干活,或者到船上帮人分拣。慢慢就承包渔船,这样收入更高一些。
但是,出海打渔回来以后,还要分拣、卖鱼,修补渔网。在此之前,本地的渔民都是丈夫出海打渔,妻子负责在家补网、卖鱼。承包了渔船以后,他们这些“外地渔民”也把老婆孩子接过来,在码头附近租房子,一起在这里生活。
毛世允说,刚开始的时候条件比现在差多了,船上也没这么多设备,渔网也没有这么好。出海打渔需要注意点啥,都是跟着其他人到船上学。他们这一代渔民,没少交学费,大伤小伤都是家常便饭。现在条件好多了,船上的定位导航,安全设施都很齐全。而且,出海都是几条船一起,大家在海上互相有个照应,至少安全上有了更大的保障。
记者了解到,整个南姜码头120多艘出海打渔的渔船,其中9成以上的渔民都是四川籍的。“出门在外都是老乡,老家可能也就几公里远,”毛世允说,大家都在一起干活,互相之间也有个帮衬。
父子同船<<
全家上阵出海淘金
“现在船都挺大的,最少需要两个人出海,”毛世允说,尤其是拖网,一个人根本弄不上来。而且,最累的是在船上分拣。基本上拖一次网,要分拣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之间。这纯粹是个体力活,两个人在甲板上需要不停工作。一般这一网分拣完,又到了起网的时间。
“雇一名船员一天600左右,费用挺高”今年48岁的船老大邓乐胜说,这两年出海越来越难挣钱了。一方面油价越来越贵,他们出海一趟,至少需要1500元。如果再加上雇船员600元,出海一趟渔获不多的话,很可能赔钱。于是,他选择带着自己的大儿子,一起出海挣钱。
从16岁来到青岛,邓乐胜已经在这里生活了32年。“当时一开始在石子厂,后来在海边养扇贝,1997年左右听说出海挣钱多,就来到这里干了,”邓乐胜说,刚开始在船上给人打工,一个月八九百元。后来有了一些积蓄以后,就干起了船老大,将老婆孩子都接过来。他出海打渔,妻子在家卖鱼、修补渔网。
邓乐胜正在修补渔网
“小儿子学习好一点,这会正在上高中,大儿子初中毕业就出来干活了,”邓乐胜说,自己也没有什么技术。孩子从小在码头上长大,那就带着孩子一起出海吧。爷俩出海,这样压力更小一点。如果雇别人的话,不论捕鱼多少,都给人家工钱。爷俩出海的话,一方面互相有个照应。在海上风浪大,有时候还需要夜间出海,随时面临各种风险。父子两个人在同一条船上,干起活了也放心。另外一方面,就算是出海打渔少,他们心里压力也小,实在不行就回码头,第二天再碰运气。
像邓乐胜这样的父子档,在南姜码头并不少。当然也有一些渔民,父子两个人都承包了渔船,然后各自跟着工人一起出海。虽然不在一条船上,在海上也距离不远,互相也能照应一下。
子承父业<<
90后“渔二代”成新掌舵人
在码头上,还有一批这样的“渔二代”,已经脱离了父辈的照顾,开始独当一面,成为了一名船老大。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就把我接来青岛了,”1990年出生的蒋攀,现在已经是有15年出海经验的船老大。在1990年前后,他父亲就跟着同乡一起来到码头上打工。过了几年,逐渐站稳脚跟以后,父亲就将他接到了青岛。“我基本上就是在青岛长大的,在姜哥庄这边上完了小学,然后接着上初中”,蒋攀说,在他有印象的时候,附近就出海打渔,他就在码头上玩耍。有时候也会跟着父辈们一起出海,对于大海,感觉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初中毕业以后,他想都没想,就直接到码头上找了一份活干。2007年的时候,他就开始在码头上给鱼贩们当搬运工。当时一天能挣几十元,对于一个初中刚毕业的人,他觉着这份工资已经很不错了。
蒋攀正在驾驶渔船
之后,他就开始到船上给人当船员。但是,第一次上船干活,现实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蒋攀说,虽然小时候经常上船,但是一有不舒服,就到船舱里躺着休息,也没感到不适应。真正要干这份工作的时候,第一天上船就打起了退堂鼓,心想着在码头上找个什么活都行,再也不出海了。
“当时刚好碰到西南风,海上风浪大,晕船很厉害,”蒋攀说,但是作为船员,拿了人家工资就得干完活。当时感觉胆汁都吐出来了,还得强忍着干活。第一次出海以后,他在家休息了好几天。但是,出海挣的钱还是比码头上多,自己想了想还是出海了,慢慢也就适应了。
跟蒋攀是发小的付小龙,也是一名90后。两个人来自同样的地方,父亲也同样是出海打渔。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段,两个人都同样走上了出海打鱼之路。蒋攀说,整个码头上现在他们这么大年纪的,大概有十多个,但是将来会越来越多。同样,在旁边的沙子口码头,大部分渔民也是他们四川老乡,跟他们这个年纪的算是比较年轻的,占比会更大。
付小龙
渔汛来了连轴转<<
收成好一年挣个七八万
9月6日上午11时许,已经煎熬了四天的90后船老大蒋攀,正在修补渔船准备出海。前几天风浪较大,渔船尾部发生了损坏,蒋攀找了工人进行维修。
临近中秋节,正是渔获充足、价格较高的黄金捕鱼期,原本开海以后大干一场,没想到碰上了台风影响,只能返回码头休息。这几天,蒋攀天天关注着最新的天气预报,风浪一停就准备出海。
蒋攀正在海上作业
蒋攀说,别看着开海时间长,其实他们真正能干的时间并不多,年前的话也就能干六七十天。到了冬天气温低的时候,海风非常冷,他们这些小船干不了活。所以,只能抓住这一段黄金时期出海。去年的情况比较好,9月份出海20多天,收入也比较好。这两天眼瞅着中秋节就要过了,他们只能坐在码头上干等。“照往年估计的话,这几天得少挣六七千元,”蒋攀说,出海打渔这个活,就是得赶时间。一般情况下,他们凌晨一两点钟出海,然后就开始进行拖网、收网,干到下午一两点钟就开始返航。他们两三点钟赶到码头,卸完货以后,交给妻子去销售。他则回家吃点饭,赶紧休息一下,晚上接着出海。
如果碰到鱼汛的时候,他们基本上要连轴转。“一般渔汛就四五天,这个时候基本上不睡觉。”蒋攀说,放下渔获以后,他们不休息就接着返回海里捕捞。累了就躺在船舱里休息一会,吃点饭以后接着干活。因为海上的不确定性太大了,说不定有风浪或者渔汛走了,他们就要返回码头。最多的时候,他们连续四五天都漂在海上,一天来回两趟捕鱼。
“如果收成好的话,两个人一年能挣七八万,”蒋攀说,这两年主要是油费还有工人费用高了,他们出海一趟成本越来越大,一年能出海捕捞的时间也就100天左右,算下来能挣七八万。休渔期的话,偶尔会打个零工,但其实也挣不了多少钱。修补船只、渔网,这些工作也要花费很多时间。
梦想<<
在青岛买房 成为一名新市民
“我们在这边就是打工的,干不动了就回老家,”今年59岁的毛世允说,家里还有地、有房,父母也在。在这边打渔,主要就是在这边挣钱。每年过年的时候,他都会回家过一段时间。等到过几年干不动了,就回老家找一份工作照顾父母。
另外一位老渔民邓乐胜说,还是看这工作合不合适,如果不好干的话,就会换一个工作。对于未来也没有太多的规划,就是走一步看一步。在青岛这边,房价也很贵,没有房子也没有办法在这边落脚。
作为一名在码头上长大的“渔二代”,他们在青岛的时间远比在四川老家长得多。作为新生代的渔民,他们跟父辈有着不同的想法。“我们从小就在这附近长大,周边的一切环境都很熟悉,”蒋攀说,他在这边也已经结婚,儿子也跟他一样在附近上小学,家里的老人也在这边生活。虽然在老家也有地、有房子,但是他已经熟悉这里的生活,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从他父辈来这里,一直都是在周边租房子居住。而且,他们这些老乡也很少有在青岛买房子的,对他们而言难度很大。但是,他还是有个希望,能通过跟老婆的一起努力,在附近买一个小房子,够一家人住就可以了。
“还需要攒几年不知道,但我们一直都在努力,”蒋攀说,从他父亲来到这里,已经30多年的时间,他在青岛也生活了20多年的时间,也算是子承父业在海上讨生活。一方面海上收入高一些,另外一方面自己不会其他技术,只能跟着父亲干。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将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
关键词: 子承父业
- 当前热讯:乡村振兴看新疆|新疆温宿:培育2022-09-06
- 热点评!青岛这个码头,九成以上渔民为四川2022-09-06
- 每日速看!今日股市0906丨指数放量跳空上行2022-09-06
- 世界最新:环氧丙烷概念起飞,国内迎来出口2022-09-06
- 全球热讯:德国工业新订单连续第六个月环比2022-09-06
- 【时快讯】台湾8月CPI年增率半年来首度低于3%2022-09-06
- 环球看热讯:【顺顺提示】占压燃气管道“不2022-09-06
- 热议:【民族团结党旗红】广西凭祥:家门口2022-09-06
- 环球微速讯:以绳为梯 以木为桥 他们昼夜2022-09-06
- 世界速递!青岛唯一!市工研院荣获中国生产2022-09-06
- 全球观速讯丨【情牵两岸】台青大陆“边走边2022-09-06
- 世界短讯!敞亮!这处主干道即将完成拓宽2022-09-06
- 天天资讯: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海域段2022-09-06
- 天天播报:大湾区就是我们的大舞台!2022-09-06
- 环球实时:创城在行动!城阳区综合行政执法2022-09-06
- 全球快资讯丨在希望的田野上 | 新疆:辣2022-09-06
- 快看点丨青岛市即墨区文化馆临时闭馆公告2022-09-06
- 每日速递:甘肃监测外繁制种田间病虫害 严2022-09-06
- 环球快播:官方:超500元盒装月饼利润远高2022-09-06
- 全球短讯!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8日国家开始2022-09-06
- 精彩看点:全国击剑冠军赛:福建队摘下两金2022-09-06
- 全球头条: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2022-09-06
- 【当前独家】截至8月19日 福建省法院审理2022-09-06
- 世界微头条丨马克龙:欧盟从俄罗斯进口天然2022-09-06
- 【聚看点】福建“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已累计2022-09-06
- 全球消息!福建省开展“中华慈善日”主题宣2022-09-06
- 环球新消息丨“天价药”入医保 福建省首个2022-09-06
- 今日热搜: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2022-09-06
- 世界通讯!线上课程、答题打卡,网络安全宣2022-09-06
- 热头条丨“青们”,这次的名字由您做主哦!202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