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头条:“漏室之伤”追踪①:两个执法的也被“论斤称”坑了!市民吐槽漏雨房维修遭遇,维权难上加难

  •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 2022-09-27 18:25:50

半岛全媒体记者 高芳


【资料图】

9月19日,半岛《新闻周刊》栏目刊发《漏室之伤》一文,聚焦市民房屋漏水维修被坑,披露了马路游击队、网络广告中防水材料“论斤称”、出了问题“一走了之”的现象,引发读者和网友热议,甚至连城管和市场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也向记者反映,自己有过类似的遭遇,消费维权难上加难。

论斤收费防不胜防

市民刘先生维修漏雨的房顶,被马路游击队索要6500元;王女士维修漏水的卫生间,通过视频平台广告联系了维修师傅,花费6800元。虽然花了大价钱,但漏水问题却没能解决。两人遭遇的都是防水材料“论斤称”,维修人员事先对能用多少斤材料含糊其辞,结账时才发现是“天价”。9月19日,半岛《漏室之伤》一文发布后,引发读者和网友广泛关注。

网友赵先生在半岛官方微信号留言称,自己也有类似经历,“修补了不到三个平方米,花了5000多块钱。现在可不敢找这样的了,先是熬一锅黑东西,之后上去就是一顿泼,反正是论斤收费,泼上又拿不掉,你只能给钱。”网友大喵留言称:“我也被坑过,就一圈缝隙,要了2600块钱,就是车拉着沥青的这种。”

今年入汛以来,青岛降雨量屡破纪录,房屋漏水的问题尤为突出。家里漏水,谁都着急,马路游击队和网络平台上的广告,正是抓住了市民的这种心理。“论方便,那肯定是马路上、家门口,正好支着一锅沥青等着呢,要不就是网络平台,一个电话就可以找人上门,更是方便。”网友们纷纷表示,虽然方便,但隐患同样不小,一旦事后出了问题,连个人都找不着。

对此,读者丁先生表示,“青岛马路上很多,车上拉着锅,写着专业防水的,估计很多人都上过当,需要集中治理了。”网友KANG则认为,室内做的注胶防水按斤称,钱多不说,一点用没有,维权难,监管力度还应加强。

执法人员也掉进了“坑”

普通市民心急修补漏雨房屋,掉进“论斤称”的陷阱,可就连城管和市场监管的两名执法人员,也未能“幸免”。谈到自己的维权路,两人异口同声:“难”。

在本市城管部门工作的董先生就有过类似王女士的经历。“当时我花了2000多元,后来没办法,又找人花了400元搞定了漏水问题。”

原来,今年6月份端午节前后,董先生楼下的邻居找到他,说他家卫生间漏水了,已经渗到了楼下。董先生立马着手在58同城上找做防水的公司,“青岛防水补漏、卫生间漏水、不砸砖、楼顶漏水、室内防水、墙面漏水”,一家看似“专业”的公司随后进入了他的视线。

因为在执法部门工作,董先生挑选商家非常谨慎,首先查验了这家公司经过平台审核的企业认证标志,其次在服务详情里,发现该公司罗列了7条服务信息,洋洋洒洒介绍了几百字,还标着“各区均有服务”。从平台广告页面上来看,确实比较专业。于是董先生便拨打了预约电话。

两名师傅如约来到家里一番查看后,说需要注胶,158元一斤,一通忙活后收了2000多元。可是,第二天漏水依旧,再打维修师傅电话,先是推诿不来,后来直接不接电话了。

董先生的妻子是律师,充当了消费维权的主力。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58同城客服热线……一通投诉后,董先生的妻子从58同城的客服平台查到这家公司注册地在临沂,需要到注册地所属的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外地维权,那是一场耗时又耗钱的持久战。“不够麻烦的。”董先生安慰妻子作罢,最后也就没再追究下去。

在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工作的宋先生,也有过一次上当的经历。两三年前,宋先生家里房顶漏水,正好楼下小区里停着一辆打着“专业防水”招牌的小货车,车厢里一口大锅正在熬一些黑色的液体,“当时觉得方便,省得到处去找做防水的了,就把他们叫到家里了。”宋先生回忆说,维修师傅告诉他,“这次修完,永远不会漏。只要房子不倒,就不再漏雨。”最后,维修师傅把几十斤防水胶铺在了他家房顶,收了2000多元,还给他留了一张名片,非常热情地说,有问题再给他们打电话。

当时宋先生也觉得有点贵,但一想如果真能一劳永逸,贵点就贵点吧。结果转过年来雨季一到,家里漏雨的情况一点都没缓解,宋先生赶紧找出那张名片,打过去才发现是空号。后来他才了解到,这样的马路游击队经常换号,一般没有营业执照,是个人行为,属于游商浮贩,这种违法占路经营的行为城管部门可以查处,可是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何举报抓现形,由此产生的经济纠纷如何解决?宋先生也没了招。

向平台施压讨回1700元

“投诉平台要追究它审查失职,还有就是要有追讨到底的决心。”与诸多上当的漏雨户不同,市民刘女士成功追回了部分钱款。

刘女士家的卫生间今年6月份开始漏水,她从58同城上找到了一家好评较多的防水公司,当天下午两名师傅就来到家里,用探测仪器查了一下说,是地漏附近漏水,于是开始注入防水胶,一斤128元,等到刘女士反应过来紧急喊停的时候,他们已经注入了18斤,最后讨价还价,给了2200元。结果第二天邻居找上门来,卫生间漏水问题一点也没有改善。刘女士无奈求助小区物业,物业师傅来查看了一下,指出是水龙头漏水,而非地漏漏水。果然,更换水龙头后,卫生间不再漏了。

经历了一次“驴唇不对马嘴”的维修,刘女士立即给维修师傅打电话,对方以“钱在公司”为由,拒绝退费。刘女士于是拨打了58同城的客服,投诉这家公司,“光提交材料就提交了三四遍。”刘女士态度坚决:如果问题不解决,自己将追究到底,并追究平台审查失责的责任。结果过了几天,刘女士就接到了商家打来的电话,一番协商后,对方退回了1700元的费用。

与刘女士不同,报道中提到的王女士,至今还在等平台的调查结果。9月22日,记者帮助王女士在平台的“反馈与帮助”一项里提交了投诉详情。但由于王女士上了年纪,被漏水折磨得晚上失眠,又看不懂手机信息,已经记不清在哪家广告链接里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对此,客服人员称可以查一下王女士的浏览记录,以便找出与她联系的商家信息。

当记者询问视频平台最近有没有接到过类似的投诉内容时,客服人员称接到过,全国各地都有。同时客服人员表示,如果投诉多,会把广告撤下。一般投诉问题会转售后部门,他们会对接商家,督促商家解决消费纠纷。

在知乎等平台上,记者看到一些防水骗局的消费维权讨论中,很多网友也在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如果有广告发布平台,平台对商家有一定约束力,追讨时再讲究一些技巧,还是可以通过给平台施压,督促商家与消费者达成调解意见的。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