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焦点!“饽饽榼子”传承两百年

  •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 2022-11-01 15:33:56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陆金星

“榼子”在胶东地区又被称“饽饽榼子”,是以前胶东人居家生活的一件常见用具。青岛即墨葛村王姓家族世代相传制作榼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整个胶东地区非常有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周边县市的商贩们都慕名前来批发分销。凝聚了传统文化的“饽饽榼子”品种繁多,花样各异,寓意也不同,发展到现在,实用性虽然开始减退,但是文化收藏价值开始提升,王承厚作为“葛村榼子”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榼子制作已有46年。十三岁时,王承厚便开始跟着叔叔学习制作,之后跟着师傅做学徒,天资聪慧的他勤奋好学,雕刻技艺越发精湛。

近日,在即墨古城的榼子店内,王承厚坐在小凳上,实用自制的木槌和刻刀,娴熟地雕刻着他的作品。有游客光顾,他就放下刻刀,介绍榼子的文化和历史。王承厚介绍,榼子制作需要选用上好的梨木,因为梨木质地方便雕刻又不容易开裂。榼子制作需要经过画样、排料、拉荒、雕纹等十几道工序,用圆凿、弯铲、木槌等工作制作。由于花纹的复杂程度和大小不同,刻制时间从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和王承厚一同学徒的师兄弟很多都放弃了这门手艺,因为它太枯燥,经济效益又不高,能够坚守下来的,也就是一种传承的精神在支撑。王承厚表示:他想把这份手艺传承给儿子,但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在外闯荡多年后,他的儿子才终于决定回家从事‘榼子’事业;王承厚也收过很多徒弟,但大部分都转行做了其他行业,很多人只图一时新鲜,做手艺难以长久。


(资料图片)

从”实用“到”文化“,王承厚做了大量的工作,对榼子的款式和花样进行了创新,兼具实用与收藏,他创作的很多作品,被不少藏友高价收藏。王承厚在古城开了榼子店,希望更多人关注到“榼子”文化,关注传统手艺,他也欢迎学生和手工艺爱好者随时前来参观学习。

这个木锤造型奇特,是手艺人在制作过程中摸索出来的

王承厚创作的以“虎”为主题的榼子,售价约3000元

眼到、手到、心到是制作榼子的要领

精美的造型都是一刀刀刻出来的

王承厚正在刻饽饽榼子

王承厚手上功夫精准到位

刻榼子的工具都是老铁匠制作的

这一套工具已经跟了王承厚好多年了

王承厚和他的部分作品

王承厚的作品可实用可收藏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