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动态!焦作马村“新貌” ——防汛救灾、灾后重建一年侧记

  • 大象新闻
  • 2022-10-19 21:28:27

大象新闻记者董彩红通讯员赵天福孙齐伟

9月27日,河南焦作马村区西孔庄村,71岁的张井成在自家亮堂的新房里挥毫泼墨,写出幸福二字。

“住到新房子里,非常好,可高兴。”张井成发自内心的爽朗笑声很有感染力,令人感动。


【资料图】

(9月27日,河南焦作马村区西孔庄村,71岁的张井成在自家亮堂的新房里挥毫泼墨,写出幸福二字。)

时针拨回到2021年7月,全省遭遇一场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张井成家的房子也在这次暴雨中倒塌。

应对灾情,河南省迅速行动,倾力投入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时隔一年,当时受损的水利交通、农村住房、老百姓的生活等,都恢复的怎样了?

或许,我们已从张井成爽朗的笑声,挥毫的“幸福”二字里找到了答案。

【书法诉情】绘出马村人的幸福生活

马村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区东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以历史和工业而著名。

2021年7月,焦作市普降大雨,降雨总量大、持续时间长、辖区河流暴涨、防汛形势严峻。

2021年7月19日,焦作日报的消息,上午7点48分,山门河上游山洪已到达马村境内,泄洪流量达每秒50立方米,下泄量还将进一步增大……

马村区武王街道西孔庄村张井成回忆,当时水漫过小腿,进到家里80多公分深,家里有三间上世纪60年代盖的房屋倒塌;

焦作市马村区待王街道,路上堆满淤泥,通行困难。有一段当时的视频资料显示:积水和损坏的物品遍地可见;

洪水阻断了道路,洪水冲毁了村庄。一位村民回忆,当时除了房子没倒,四个屋子里的家具、食品、药品等,都被水泡成了废品……

面对暴雨洪涝灾害,马村区果断处置险情,奋力将损失降到最低,实现“零伤亡”;政府迅速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统筹推进消杀、清淤、修复、帮扶和复工复产,6757名安置群众全部回迁,社会秩序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灾前水平,并在最短时间内展开灾后修缮、重建工作,全面消除民房安全隐患,确保群众居住安全。

71岁的张井成,在政府资金补助下,倒塌的三间房屋,灾后重建,由原来破旧的土坯房,新建成亮堂的新房。“房子总共花了7万多,政府补了5万,我才出了2万来块钱。”

2022年9月27日,向前来采访的大象新闻记者介绍情况时,张井成兴奋地介绍自己的新房屋,“不仅亮堂,还很坚固,重建时对防水、防震都有要求,高标准、高质量。”

跟张井成家紧邻一排有3户群众,去年暴雨时受损的房屋,都进行了全新翻建,并且赶在去年冬季前,早早搬进新房,过了一个崭新的温暖冬季。

在新房子里,张井成喜欢用书法诉情,挥毫泼墨写出马村人的幸福生活。“写的不好,但是打心眼儿里高兴。”张井成说道。

【满满安全感】园区外多了“防洪墙”

除了搬到新房的张井成们,马村区还有诸多新变化。

9月27日,焦作经开区东部园区外围,多了醒目坚固的“防洪墙”——围厂堤长约2.3公里,宽、高都大约有3米。

这座“防洪墙”,让园区企业有了满满的安全感。

马村,历史文化悠久,以工业和历史著名。这里是商汤革命起始之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之地、孔子问礼“移城就车”典故发源之地;这里还曾是焦作工业文明兴起之地,有3万亩的可利用土地、2.8万亩的采煤沉陷区、10公里的北部浅山带等发展潜力巨大的空间优势;有商贸物流业发展成熟、新型工业集聚壮大、都市农业创新突破的产业转型优势……

马村区农业农村局水利科科长陈卫东介绍,位于马村的焦作经开区东部园区以医药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意义重大。去年的暴雨,让这里深受考验。

当时,受连日来强降雨影响,山门河水位暴涨,马村区与修武县交界处小庄段河水外溢,水流沿着地势低洼地带一直蔓延至待王路东段马村区万方产业集聚区处,严重威胁到集聚区内各企业和附近群众生产生活。

马村区主要领导亲赴现场,带领区相关救援人员同沿线万方铝业、英利经贸、明洁洗涤等企业职工一起开展防汛工作。他们冒雨赶到万方铝业、英利经贸等部分低洼地带,现场指挥营救受困群众、调度防汛物资、加快排水除险,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巡查值守力度,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援,最大限度保生产、保民安。

今年,在汛期来临之前,马村区上下更是把防汛放在突出位置,突出防护重点,紧盯“三区三河”、自然地质灾害点、桥梁涵洞、城市防汛、企业防汛等重点,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除了围厂堤的新建,山门河小西坡河道取直工程在灾后恢复重建工程也很重要。

焦作市马村区山门河小西坡段,关系到周围1万多群众出行的“交通要道”。

去年暴雨时,路面被冲毁,村民出行成了问题。此处是凹陷的河道,地势较低,一旦下大雨,就有很大危险。

后经专家论证,要想从根上解决问题,将此处河道取直是最优选。

马村区发改委副主任张瑛介绍,本次设计小西坡段采用的是20年一遇防洪标准重建的。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改线疏浚工程和岸坡护砌工程,将原来的凹型河线取直,便于洪水下泄,减少洪水在此处泄流不畅造成的损毁,此外可以减少两座桥梁建设,还可以将原凹型河槽作为弃土场,平整为田地或林地。

“工程自2022年7月1日开工,7月20日完成河道贯通,截至8月15日,该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治理长度550米。”马村区发改委副主任张瑛介绍,通过河道截弯取直,完成对马村区山门河小西坡段的初步治理,提升山门河的防洪能力。

(暴雨后,焦作市马村区现“九里湖”湖泊)

【逆向思维】马村区现“网红湖泊”,村民找到致富新道路

逆向思维、错位发展,是马村人思考问题的新方式。

面对暴雨洪涝灾害,马村区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果断处置险情,奋力将损失降到最低,实现“零伤亡”;在灾后重建工作过程中,更是按下“加速键”,跑出了速度、力度、温度和创新。

马村区演马街道就是一番不一样的新景象。

去年暴雨过后,庄稼地被淹,虽然抗洪救灾挖了排洪渠,可有四处地方的水位不降反升。

“刚开始很头疼,后来思路一变天地宽,找到了致富新道路。”马村区演马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侯平州介绍,马村区赵屯、亮马、聩城寨、陆村、赵蒋村等许多地方的地表涌泉、自流井,不停喷涌着清澈的泉水。在九里山煤矿塌陷区和原来的老泉眼周围,形成了十几个大小不等的湖泊群,总面积有4000余亩,“九里山”变成了水面辽阔的“九里湖”。”

据地质专家解释,这是地下有一个隐伏隆起带,和北部的太行山区连通,由于去年7月份连续降雨量比较大,地下水沿着这个断裂带和含水层向南运移,在九里山附近受黏土岩的阻挡,泉水不能往下渗,就往上涌到地表,形成了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原本还苦恼于排水很难,后来经过调研论证,决定逆向思维、错位发展。

“何不因地制宜,将湖泊发展成新的农旅产业?”侯平州介绍,他们经过多方论证,还真找到了错位发展的新思路。面对郊区、农区、矿区“三区合一”的区情,曾经制约发展的痛点,换个角度看就是新的发展机遇。

“如果将这次暴雨过后的湖泊开发成新的农旅产业,既可以带来新的经济点,马村人民也将享受更多的生态红利。”侯平州很开心也很激动。

现在,每天有很多人去“九里湖”取景打卡,这里俨然成了新的网红地。

未来,也一定会成为当地群众致富新道路。

(暴雨后,焦作市马村区现“九里湖”湖泊)

【倾尽全力】全省灾后重建工作跑出力度、速度、温度

经过一年多的灾后重建工作,马村区正全力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并且有了更多新貌和新变化。

正如张井成挥毫的“幸福”二字,实实在在绘制出了马村人的新貌和幸福生活。

也时刻提醒我们:每一处被洪水肆虐过的地方,都描绘着万众一心、团结协作的画卷。

其中也有一个个感人瞬间和镜头。

待王街道待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新亮,在抗洪救灾时突发脑梗,晕倒在物资发放岗位上。“那次暴雨,我们待王村,没有一人因大雨出现伤亡。”9月27日,对于自己落下的病根,宋新亮不愿多聊,可说起村民们都得到很好的安排,宋新亮满脸欣慰;

陈卫东,马村区农业农村局水利科科长,山门河防汛抢险技术指导人。去年主汛期7月18日以来,陈卫东积极投身到抗洪救灾工作中去,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那里。

在山门河堤防险情最严峻的时候,陈卫东白天坐着推土机运送抢险物资、沙石料,和大家一起堵缺口、护堤防,晚上坚持在临时帐篷里值守,查看雨水情,往返在重点防区待王段2公里大堤上排险情,确保防洪险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因为过度劳累,经常吃冷饭,喝冷水,衣服湿透自身又暖干,干了又湿透,一度高烧39度,长时间穿着湿哒哒的雨靴,脚都被捂烂泡肿了,但是还坚持在抗洪第一线。

9月27日、28日,大象新闻记者实地探访灾后重建项目进展时,大到规划设计,小到微小细节等,陈卫东每次介绍都是如数家珍,热情满满,眼睛有光。

感动。相信正是有了无数位宋新亮、陈卫东们,他们不断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初心,我们的抗洪救灾、灾后重建工作才得以跑出速度、力度和温度。

10月9日,全省灾后重建工作四季度视频调度会举行。会上提出,全省灾后重建工作要持续围绕“两年基本见效、三年巩固提升”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全力打好重建任务攻坚战,将灾后重建工作打造成民心工程、合格工程、廉洁工程,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倾尽全力。

关键词: 灾后重建 幸福生活 新闻记者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