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劳动永远不可或缺 更不会过时

  • 深圳特区报
  • 2021-08-31 14:51:48

加强劳动教育,不能机械地理解为让更多孩子去从事体力劳动,而是要通过必要的劳动实践,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不对劳动精神和出力流汗感到隔膜,不轻视和贬低劳动价值。

劳动教育话题再次受到关注。日前,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印发之后,大家对新时代教育的内涵和边界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体力劳动如今已经过时了。对此,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回应:“体力劳动我相信永远不会过时,即使是在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时代,我们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主要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技术进步令我们的生活在很多方面都已实现了线上化,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点外卖,甚至工业机器人也在代替一些人工岗位……这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传递出一种幻觉——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过时了。在一定程度上说,如今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不会劳动、不爱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轻视普通劳动者的现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

然而,且不说崇尚劳动、踏实肯干一直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所有的科技进步其实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基础劳动与汗水之上,如我们点的外卖离不开外卖小哥的辛勤奔波,机器人制造也是靠产业工人完成的。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就现实来看,我们都不难得出结论——无论劳动形式如何变化,社会如何智能化、信息化,体力劳动永远不可或缺,更不会过时。

当然,加强劳动教育,不能机械地理解为让更多孩子去从事体力劳动,而是要通过必要的劳动实践,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不对劳动精神和出力流汗感到隔膜,不轻视和贬低劳动价值。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青少年能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精神状态发育和对劳动价值的公平分配。

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社会的年轻一代丧失了对劳动的真情实感和真实感知,我们不管是“崇尚节约 反对浪费”,还是发扬拼搏、奋斗精神,抑或是提倡“职业不分贵贱”,都很有可能成为无本之木。论语有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比如,今天不少城市里的小孩已经不知道大米是怎么来的,又何以真正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真切体悟?如此又何以期望他们能够保持对劳动价值和体力劳动者的应有尊重?

就教育而言,德智体美劳“五育”本就是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每一育都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育人价值和教育内涵。但随着时代发展,“劳育”的确在不同层面被冷落,要么在“体力劳动过时”的错误观念左右下被完全无视,要么则停留于理论层面,简单以一句“劳动光荣”的口号打发。此一背景下,教育部门强调,要防止以“智育”取代“劳育”,避免单纯通过在课堂上教知识、讲劳动来实施劳动教育,切中肯綮。

还要指出的是,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应该受到包括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重视。如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善于引导他们思考劳动与实践的关系,正确认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等等,都是必要的家庭劳动教育。(朱昌俊)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 法律支持:广东海新律师事务所 刘海涛 律师

粤ICP备18023326号-36未经授权不得镜像、转载、摘抄本站内容,违者必究!Copyright 2016 IGDZC.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之窗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