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将持续发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 中国产经新闻报
- 2021-08-19 17:22:51
“2012至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累计142.8万亿元,年均增长5.7%。国家财力的日益壮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保障。”财政部部长刘昆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刘昆在会上介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12年以来,我国连续十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顺应经济发展变化和市场主体急需丰富政策内涵,合理确定赤字率水平,扩大政府投资规模,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相机预调微调、“精准滴灌”,有效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
2021年,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规模预计超过7000亿元。落实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积极财政政策的精准实施,有效有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财政部门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创新完善政策机制。2012-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从4452.63亿元增长到9321亿元,十年共计7.07万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着力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突破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问题。
此外,财政部门大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2至2021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4.54万亿元增加到8.34万亿元,年均增幅7%,并向财政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2至2021年,全国财政节能环保支出从2963.46亿元增长到6305.37亿元,年均增长8.8%,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效果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建立了支持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适当加强中央在跨区域生态环境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为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说。
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财政部门蹄疾步稳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加快建立,税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创新建立并常态化实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推动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刘昆表示,财政部门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动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积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持续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对民生的投入逐年增加,2021年,财政部将继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等各类资金,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的帮扶,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发挥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功能作用,推动稳住就业基本盘。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大教育财政方面的投入,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向中西部贫困地区倾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支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继续做好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完善全国社保基金管理。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水平。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强突发重大传染病应对处置能力。全面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地级统筹,推动省级统筹。
支持发展文化事业产业。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完善相关资金管理,支持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刘昆说,在加强基本民生保障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民生政策措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结合财政状况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民生政策,推进民生支出清单管理,提高民生支出资金管理的科学性,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不断把民生红利落到实处,让民生保障延伸到未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是为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打造强劲中国经济,为让老百姓有更加强烈的获得感,也是为了坚持社会主义特色的政策主基调。除此之外,从当前经济宏观层面看,兜底民生还可以减少贫富差异,社会的幸福感来自于一个社会的底层,只有底层人民生活得到保障,社会整体的幸福感才会提升。另外,公平能够有效提高效率,一个健康的、老有所依的社会,能够让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价值创造当中,无后顾之忧。
康楷数据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杨敬昊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民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在需求端扩大内需的重要保证。兜底基本民生底线还可以使得财政资金的边际效益最大化,显著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有力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因素比较多。”刘昆表示,下半年财政部门的工作重点是“一个保持”“两个提高”“三项重点”。
“一个保持”,即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急转弯,保持对经济恢复必要的支持力度。支持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积极拓展投资空间,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决不收“过头税费”。
“两个提高”。一是提高支出效率,继续用好管好常态化资金直达机制,进一步优化分配流程,加强执行分析,确保资金管得严、放得活、用得准。二是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动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切实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
“三个重点”。一是重点支持实施国家重大的战略任务,围绕国之大者,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二是重点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卫生投入,支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三是重点推进风险防范化解,统筹做好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存量风险的化解和增量风险的防范工作。
杨敬昊告诉记者,我国采取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在疫情影响没有完全消退的背景下,财政政策的有力支持起到引领作用,可以明显提振市场信心,起到逆周期调节的作用;而坚决不收过头税费的举措,则进一步保障了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有助于实体经济的有效复苏。
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关系到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能否及时、有效、精准地发挥出来。因此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也是“三个重点”中“重点支持实施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重要保证和有力前提。
“对于风险不确定、收益不确定、回本周期不确定的关键性科研项目,财政支持不可或缺。”杨敬昊说,推进风险防范,和金融稳定攻坚战思路一脉相承,即化解存量风险、控制增量风险,配合货币政策控制宏观杠杆率水平,为我国的政策工具箱腾出空间以应对下半年世界经济和疫情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记者 赵琳琳)
- 我国财政将持续发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2021-08-19
- 黑龙江专利奖正式设立 金奖每项奖励30万元2021-08-19
- 广西培育外贸新业态快速发展 外贸连续10个2021-08-19
- 深圳东部地区出现强雷雨 总体汛情平稳无严2021-08-19
- 深圳启动“黑名单”惩罚机制 严厉打击拒不2021-08-19
- 保险没买到安心反而闹心?银保监会打击诱导2021-08-19
- 盐城移动降本增效工作从细节入手2021-08-19
- 破除“唯学历论”的现实之网 从根本上击破2021-08-19
- 1000架无人机夜空“应援” 以专业技术评选2021-08-19
- 转型跨界各显神通 “双减”落地教培机构忙2021-08-19
- 金秋消费盛宴来袭!2021年龙华区购物节今日2021-08-19
- 坪山启动百亿工程创优计划 涵盖四大类型民2021-08-19
- 培育商务发展新优势 三亚做强旅游消费做靓2021-08-19
- 北京奔驰加速构建高品质发展新格局 发力数2021-08-19
- 爱尔兰将在今后5年内采购200台纯电动单层巴2021-08-19
- 理想首日破发、蔚来亏损收窄 造车新势力的2021-08-19
- 重庆灵活就业人员均可自愿参加住房公积金制2021-08-19
- 水滴保理赔案例:中年被确诊肝癌,一份8002021-08-18
- 芯片供应中断 德系车面临30年最严重供应2021-08-18
- LinkedIn(领英)近期遭遇指控 夸大平台上2021-08-18
- 比亚迪半导体首次进军无人车显示屏领域2021-08-18
- 国内电动车市场持续增长 造车新势力的格局2021-08-18
- 金字招牌响亮不代表就有了竞争力2021-08-18
- 国货变“国潮” 让国企、国货更好地走向2021-08-18
- 宝安区沙井加快推进地铁12号线等民生工程2021-08-18
- 普通市民多学一点急救知识 关键时刻能救人2021-08-18
- 深圳地方政府债受到市民热捧 额度5.1亿元2021-08-18
- 刻意隐瞒牟取差价 Q房网违规经营被暂停二2021-08-18
- 《王者荣耀》发布健康系统升级公告 进一步2021-08-18
- 大鹏新区发布2021年经济“期中考”成绩单 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