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口小豆腐、崂山白茶、崂山大红肠、北宅萁馏……崂山第七批区级非遗公布

  •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 2022-10-29 15:25:20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雪莲

近日,崂山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公布崂山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崂山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公布的非遗项目共有12项,其中传统技艺类11项、民俗类1项。

传统技艺类


(相关资料图)

1、贝壳雕刻技艺

贝壳雕刻技艺诞生自1960年左右,传承自两千多年前出现的“螺钿”技艺,在“螺钿”技艺选材、磨片、设计、刻画裁剪等工艺基础上,汲取传统国画章法,借鉴牙雕、玉雕、石雕等雕刻技法,发展出设计、选料、破形、粗磨、精雕、组合、着色、上油等工艺流程,利用各类贝壳的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因材施艺雕琢成浮雕或立体形式的贝雕作品。

2、黄山口小豆腐制作技艺

黄山口小豆腐发源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黄山口社区,有着百余年的历史。黄山口小豆腐制作技艺分精选大豆、清洗泡制,选菜摘菜、洗净手切、热绰处理,磨豆摘浆,铁锅熬制,搅拌焖煮等八道传统工艺流程,内容丰富、方法简洁、就地取材,制成的小豆腐渣质地硬实,味道纯正,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3、张氏传统锔艺

锔瓷手艺最早记载于一千多年前,记录了民族文化技艺特色,见证中国瓷器文化的发展。锔瓷过程分为捧瓷、标记、打孔、上钉、打磨,将破碎的陶瓷、紫砂等制品,用金刚钻打孔、锔钉拉紧,五个步骤使破碎的器物复原重生,变换成另一种独具观赏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4、崂山甜晒海鲜加工技艺

崂山甜晒海鲜技艺发源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港东社区,有着百余年的历史,具体分为精选原料、开片、清洗剔除、搅匀浸泡、晾晒风干、低温储存等传统工艺流程。其技艺和配比要根据气候变化和捕获鱼类而变化,达到“咸鱼不咸味却美”的特点。

5、崂山春酒酿造技艺

崂山春酒始于民国6年,传承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崂山春酒酿酒工艺包括原料粉碎、甑锅蒸煮、摊平泼浆、摊凉加麯、入池发酵、蒸馏接酒、陶坛封藏、老熟勾兑等十九道工序,整个生产周期3个月到3年不等。精选优质高粱和崂山矿泉水为主要原料,中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黄泥老窖池固态发酵,分层蒸馏,分段摘酒,分级储存。

6、崂山白茶制作技艺

崂山白茶制作技艺最早可追溯到民国17年,制作技艺基本工序包括采摘—萎凋—烘焙—储存。崂山新白茶产品,具有耐冲泡、味醇、有着馥郁的兰花香气,故名崂山小兰花香白茶。

7、同聚隆红茶制作技艺

同聚隆红茶制作技艺从清末创制,至今已百年历史。同聚隆红茶制作时需要经过晒青、萎凋、摇青、揉捻、理条、发酵、干燥、贮存、复火九道工序,在萎凋、贮藏、复火等工序中均有自身的独到之处。

8、崂山大红肠制作技艺

崂山大红肠制作技艺始于民国时期,属民间传统食品制作技艺,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制作流程包括选料清理、切块制馅、制作配料、滚揉腌制、灌装、熏烤蒸煮、熏烤烘干、冷却包装、杀菌、成品入库等十余道工序,加入了精心调配的三十余种中草药磨研制成香辛料,使得出品后的大红肠风味独具一格。

9、崂山海鲜汤腌技艺

崂山汤腌海鲜技艺发源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港东社区,有着百余年的历史。为追求“重渔重鲜味”的特点,制作时需经精选原料、开片、清理清洗、抹盐、摆缸、卤水浸泡、储存、倒缸等八道工序,虽繁却不能减。腌制的海鲜质地硬实,味道纯正,营养丰富。

10、北宅萁馏

北宅萁馏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广泛分布于北宅街道内上葛场村、下葛场村、大河东村等周边地区。选用优质的地瓜干用石碾碾碎制成地瓜面,用石磨磨出豆浆沫,再加上些玉米粒、花生等粗粮,手工揉捏均匀,捏出近似窝窝头的形状,蒸50分钟左右,热腾腾的“萁馏”就出锅了。

11、刘辉鱼拓传统技艺

鱼拓技是由古老的碑拓传承而来,起源于宋代,清末时期碑拓技艺逐渐在民间流传。鱼拓的制作需要以下的工艺,把鱼的姿势摆正,纸塞入鱼口中便鱼型挺括,把鱼鳍展开整理好。用刷子或排笔在鱼身上不同部位涂上墨汁或颜色,考虑构图后覆盖宣纸均匀拍打,然后用特制工具勾边,用毛笔勾勒出鱼眼。

民俗类

12、王哥庄大集

王哥庄大集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王哥庄社区,距今已有249年历史。历经多年发展,王哥庄大集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百年民俗大集”,崂山茶、王哥庄大馒头、崂山蘑菇、崂山拳头菜和崂山参等王哥庄特产一应俱全,其中最大的亮点是遍布整条街的干鲜海产品,200余种当地正宗干海产品应有尽有,是青岛城乡过年购买年货不可缺少的民间交易场所。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