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微资讯!记者手记 | 关于疫情的凌乱记忆

  • 大象新闻
  • 2022-12-08 05:43:53

大象新闻记者 赵丹


(资料图片)

“大雪”无雪,有好消息。

今天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进一步优化防疫“新十条”的颁布。疫情三年,今天算是一个标志性的特殊日子。下午,同事第一时间向车站求证是否实施了新政策,接线员一连说了三个“不查”,又补充了一句“啥都不查了”。

朋友圈里,好多人在感慨这个日子或将注定写入历史,回顾过去如经历了一场梦。这三年,我们与病毒对抗、直面迎战,这条路走的很艰辛,也付出了很多代价,今日之变化算是用三年时间取得了胜利?抑或是新的开端?

记得2020年1月,特大城市武汉封城的消息引来全世界的关注。那天,我跟同事袁晓强去郑州火车站、地铁站直播。我们戴了口罩。强哥学医出身,也热心,看到不戴口罩的旅客总会说人家一顿。说心里话,我当时没咋当回事,总觉得,哦,武汉,离郑州好远。

疫苗志愿者,在武汉大学工作的任超

没想到从那天起,口罩再也摘不下来了。

次日,郑州下了一场雪。我独自去了市内几家医院发热门诊探访,包括市六院。当时防范意识不强,好像中途还摘掉薄薄的口罩。记得六院发热门诊一全副武装的医护出来,看到我特别惊讶让我迅速离开。回来之后才得知他们医院立即上报了疾控,说有个女记者进入了发热门诊。微信里恰好有他们医院的工作人员,时不时会问“有没有不舒服?”

从那天起,我才意识到这是件大事。

我开始害怕,因为对疫情不了解,总觉得自己确诊了。焦虑、不安、恐慌。这种情绪连带着传导给家人。不理解我为何要去发热门诊,也不理解我之后为啥想方设法联系武汉的人,更不理解为啥天天三更半夜采访国外的留学生以及华人华侨(当时国外疫情也刚刚出现,时差缘故需要深夜采访),吵架吵得差点变成单身人士。哈哈哈哈。

时间是飞的。2020年10月下旬,距离1月23日武汉封城已过去10个月,距离4月8日武汉“重启”已过去6个月。

武汉现在怎么样了?很多人都在问,包括我在内。

我有幸被单位派去了武汉,找到了疫情中成为新闻人物的余昌平、王玮、贾娜等人。去了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至今我仍然记得在武汉的日子:在街头吃热干面过早、在长江大桥上遥看灯火辉煌的黄鹤楼、和医护贾娜去户部巷吃小吃、到武汉大学采访疫苗志愿者,遗憾没有找到樱花树……

被网友称为“余爹爹”的医生余昌平

曾被全网喊话的武汉“网红”窗帘主人王玮和妻子

写“抗疫日记”走红的武汉95后护士贾娜,现在已做妈妈

如今三年过去了,人们对于病毒已经从噤若寒蝉到有了新的认识。就像我回忆起最初的那些细节,已经可以当做笑话来讲。但是我觉得至少在武汉人的心中,以及三年间陆陆续续和病毒交过手的人,会永远记得那些时刻,记得失去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悟到了什么……

我相信,每个人提及过去这三年,都有很多话要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可以确定的是,今天开始已掀开新的一页。我们坚信,疫情终将过去,我们也终会迎来平静的生活。就像冬天很快过去,春风会带来希望和生机,愿大家在未来的日子一切顺遂。

关键词: 发热门诊 去户部巷 武汉大学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