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点评!家门口找到满意工作!李沧2700余名就业“困难户”变成“月薪族”

  •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
  • 2022-07-29 16:38:34

半岛全媒体记者 徐杰

如何既能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又能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李沧给出了新答案。7月2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李沧分三批开展公益性岗位招聘工作,目前已有2725人经培训后上岗,从原先的就业“困难户”变成了“月薪族”。下一步,李沧将探索打造公益性岗位管理服务新模式,发挥好公益性岗位托底保障功能的同时,助力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

上岗便利,家门口迎来满意工作


(相关资料图)

3年前的一场意外,1971年生人的李伟伤到了右腿,因为肢体四级残疾,长期没有合适的工作,家庭收入大大减少,一家人生活得比较拮据。而就在一个多月前,李伟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城镇公益性岗位。

7月26日下午,在李沧区兴城路街道板桥坊社区,身穿红马甲、肩披“学雷锋”绶带的李伟坐在门口防疫值勤桌前,对每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居民查验健康码、检测体温,前期经过专门培训,李伟在完成这些工作时,认真细致、礼貌耐心,笑盈盈地跟每个人打招呼。当天下午社区要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忙完手头工作后,他又来到一间会议室,带头整理起所需的防疫用品。

“上岗快一个月了,我现在很适应这份工作,家门口上班、工作不累,还能增加收入,关键是能通过这份工作多为社区做贡献,多给建设美好家园出份力,感到很充实。”李伟说,他同时也感动,街道社区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内容,让自己感到了尊重和认可。

人岗相适,人员特长与基层需求结合

而在振华路街道四流中路一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周金凤正和同事在社区图书室整理图书,46岁的周金凤先前因为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多年没有外出工作,如今想要找一份能兼顾着家庭和工作的岗位实属不易。在街道社区推荐后,周金凤成了一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并且深深喜欢上了这份工作,“我打算在这个岗位干到退休了。”周金凤笑着说。

据了解,周金凤有本科学历,先前在学校工作过,在公益性岗位上岗后,社区根据她的工作能力和特长,有针对性的安排相关工作,尽可能发挥出她的优势,“社区有公益课堂,我打算以后多给来上课的孩子们做点事。”周金凤说。

让公益性岗位人员充分发挥特长,做到人岗相适,这是振华路街道在公益性岗位创新探索的亮点之一。据介绍,在招聘中,振华路街道十分注重对“人”的开发,将人员特长与基层需求结合,成立民主评议小组,一对一面试,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真正做到科学设岗。这样既解决了居民的就业问题,又极大地充实了基层治理服务力量。

创新探索,打造公益性岗位管理服务新模式

公益性岗位并非“一次性”的简单输血,而是“可持续”的发展造血。今年以来,李沧区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为目标,全面摸清各街道、各部门用人需求,制定出台《李沧区城镇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实施方案》,针对城镇大龄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分三批开展公益性岗位招聘工作。

针对重点群体就业特点,李沧区采取广泛发布公告、靶向推送短信、集中社区宣讲等形式,确保政策应知尽知,符合条件的人员应上尽上。通过发布公告、报名申请、民主评议、审核公示、区级审批、协议签订、岗前培训、安排上岗等“七步工作法”,实现工作全程留痕,所有信息可溯可查。

“我们通过大力开发、科学合理设置公益性岗位,对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兜底帮扶,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增强生活信心。”李沧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就业科负责人宋珊说,目前,李沧区城镇公益性岗位已经上岗2725人,从原先的就业“困难户”变成了“月薪族”。

下一步,李沧区将努力探索打造具有李沧特点的公益性岗位管理服务新模式,在发挥好公益性岗位托底保障功能的同时,积极助力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真正把好事办好、岗位用好,让公益性岗位在基层管理服务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关键词: 2700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

热门资讯